[实用新型]外走血膜式氧合器无效
| 申请号: | 94209136.1 | 申请日: | 1994-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9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22 |
| 发明(设计)人: | 熊伟;周林华;李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医疗用品厂 |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 |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向群,杜敏芳 |
| 地址: | 31504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走血膜式氧合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氧合器(人工肺),特别是一种膜式氧合器。
1953年Gibbon成功地将螺旋管型鼓泡式氧合器(人工肺)应用于临床实验〔文献1:《心脏血管外科学》兰锡纯等,P288.1985.人民卫生出版社〕。但这种鼓泡式氧合器是采用氧气与血液大面积直接接触使其氧合,难免产生气泡,血红细胞破坏较大,易使病人患上贫血症。气/血比例过大,不能适应临床手术要求,尤其不适应需较长时间手术患者需要,常在手术中间更换氧合器,增大手术风险程度;氧合量不够大,大体重的患者常出现氧合不良的现象。体积较大、制造成本高。热交换器,常常采用螺旋式,血在弯弯曲曲的管道里流,血细胞破坏较大,水在管外一流而过,热交换率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体积小,氧合量大的氧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方式完成的:与热交换器出口处相配的氧合器由用作血气交换的毛细管膜层、气室及气室盖、壳体组成,置于带有接头、预充接头、血进口处的壳体内的毛细管膜层的两端设有气室,毛细管膜层的毛细管膜孔端分别与各自气室相通,其间设有作密封用的密封胶层,二端加盖气室盖形成气室;
装在氧合器壳体进口处的热交换器内的插有波纹阻流丝的管子其排列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热交换器的端盖里设有档板。
按照上述结构组成的外走血膜式氧合器,毛细管膜之间有适当的孔隙其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分布均匀,血液在膜外流动,有较大的空间,不易产生气泡和毛细管现象,因此不会堵塞损伤血细胞,不受气/血比的限制,可较长时间的完成气体交换,以适应较长时间手术及辅助治疗患者的需要。热交换器,管外走血管内通加热介质,血沿着管壁柔顺流动与在管内流的加热介质呈错流,管外壁易加工光洁平滑,对血球破坏极少。管内阻流丝的插入使加热介质的液体流动呈湍流状态,管子这种排列破坏层流现象,这都将大大提高热交换率。热交换器的端头的档板,使换热器由单程变成双程,提高传热效率。由于传热效率的提高,体积大大缩小,降低了制造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是由带有接头1和预充接头11及血液进口的壳体2、密封胶3、带有进气管的气室盖13及带有出气管的气室盖4、内芯5、毛细管膜层6、带有血液进出口的热交换器壳9、管8、带有加热介质进出口及档板的热交换器的端盖10和有档板的热交换器的端盖7波纹阻流丝12组成。在该实施例中的毛细管膜层6是用空心纤维,为便于毛细管膜的固定将其连起来卷在内芯5上装入壳体2中,用粘胶将气室盖4、气室盖13、密封胶3、壳体2粘接。由气室盖13或气室盖4、密封胶3组成气室14。氧合器的壳体2上血液进口处与热交换器的壳体9上出口处相接,热交换器里的管8内插入波纹阻流丝12,管8排列成每一层分别为五根、四根、三根、二根其横截面呈倒三角形状,两端分别粘接热交换器端盖10、热交换器端盖7。
当该膜式氧合器被接入人工心肺机上后,静脉血进入热交换器壳9内,与管8内的加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由于热交换器端盖10里档板的作用加热介质只进入部分管8,在端盖7里档板作用下加热介质进入另一部分管8后经热交换器端盖10流出热交换器壳9。被加热的血靠血泵的作用下进入膜式氧合器壳体2内将里面的预充的生理盐水通过预充接头11排出即将氧合器内的空气排尽。同时放入纯氧气或气氧混合气体入氧合器中的毛细管膜6中。由于扩散作用氧气、二氧化碳经膜弥散后达到平衡,从而完成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完成氧合的血从接头1进入人体。该氧合器可通过调整进入毛细血管膜气体的多少来调整血液中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医疗用品厂,未经宁波市医疗用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91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