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化气残液加温催化盆无效
申请号: | 94206655.3 | 申请日: | 199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83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21 |
发明(设计)人: | 梁曰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曰忠 |
主分类号: | F17C7/04 | 分类号: | F17C7/04 |
代理公司: | 襄樊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20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气 加温 催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化气残液加温催促气化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液化石油气残液加温催化盆。
家庭通常使用的瓶装液化石油气,每次都有一些高沸点残液积存在钢瓶中不能使用,久而久之,钢瓶中的残液不断增多,影响了正常的使用和消费者的利益,有的消费者采用排放的方法处理残液,甚至放在煤油炉上加温,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极易引起火灾发生。有的家庭是将有残液的钢瓶置于洗脸盆或者其它盛水盆中,再例入开、热水对钢瓶加温,促使残液气化。由于钢瓶底部有个支撑座,在加温盆中占据一定的无用空间,致使用水量多而热利用率低。盆中的水温降低后,须移出钢瓶,弃去凉水,方可继续使用,给消费者带来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诸不足而提供一种安全、方便的液化气残液加温催化盆,使用过程中不须移出钢瓶,就可不断地加入开、热水对钢瓶继续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传热系数较低的材质制成形状与钢瓶下部相似的盆体;盆体下部有与钢瓶底座对应的环状凹槽,盆体的一侧有注水腔,注水腔上端高出盆顶端,注水腔下端的小径出口设于盆体内侧底部,使注水腔成为一个增压腔,盆体的另一侧有溢流口。钢瓶放入盆中后,周边与盆留有适宜的空间,开热水倒入其间,在较长时间的炊煮过程中,使用残液时需更替催化盆中的低温水,可从注水腔倒入开、热水。由于注水腔中的水位高出盆中之液面,故注入之水可压入盆底。经注水腔加入之水使盆中的液位上升至溢流口,温度已降低的水即流至盆外,溢流口外可与下水管道及容器相接,故可不断地更换盆中之低温水,方便使用。
所说的盆体的材质可为木、陶、塑料、压模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图1中,盆体6为聚乙烯材质,形状与钢瓶下部相似并大于钢瓶,盆体6的一侧有注水腔2,注水腔2为扁方锥状,附于盆边与盆成一整体,注水腔上端口1高出盆顶,腔下部与盆底相接处(盆体内侧)为一小径出口3;与注水腔2对称侧有一近似三棱锥状的溢流口5,溢流口5外可与下水管道及容器相接;盆体的底部有与钢瓶底座对应的环状凹槽4,使用时,钢瓶放入盆体后,使钢瓶底座正好落入环状凹槽中。避免了钢瓶底座在盆体中占据一定的空间而影响对热量的利用。
图2中,形状与普通脸盆相同的加温盆体7的一侧为溢流口11,对称侧的盆内为一管道2,管道上端有注水漏斗9,管道下端为出口10。
图3中,加温盆体12的盆底仅有圆环状凹槽14。
本实用新型因盆体的形状与钢瓶下部形态相似,钢瓶放入盆中后,其周边与盆留有适宜的空间。与人们常用的加温盆体相比,加入等量的开、热水,钢瓶的浸泡面积增多约2/3~4/5,因而热利用率提高,节省能量。优点之二是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溢流口,注水腔,在使用残液进行长时间饮煮时,盆中的水温降低后,从可增压的注水腔补加开、热水,不必移出钢瓶,就能补充热水,更换冷水,使用非常方便,是适用普通家庭使用的安全、方便的液化气残液加温催化的器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曰忠,未经梁曰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66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