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达汽车下臂球头保护盖无效
申请号: | 94205433.4 | 申请日: | 199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564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钢;李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智钢 |
主分类号: | B60R27/00 | 分类号: | B60R27/00 |
代理公司: | 太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乾正 |
地址: | 030002***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下臂球头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属汽车下臂与球头的保护盖。
小轿车的下臂和球头是车体与前轮相连接的关键部件,并且是转向活动的支点部位,下臂与球头连接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小轿车的行车安全,现在苏联生产的LADA2105、2106、2107型小轿车,球头是包在球头外壳内再由螺钉把球头外壳固定在下臂与下臂连接,由于下臂和球头外壳的强度差,容易产生球头外壳破裂、下臂断裂和球头脱落,上述损坏往往行驶时突然发生,因而转向失控造成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专用于LDAD2105、2106、2107型小轿车的下臂与球头的保护盖,它可防止球头外壳破裂、球头脱落和下臂断裂。
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结构:它有一个盖板,该盖板有一个碗形护盖,其特征是:碗形护盖的内侧球半径与球头外壳的上球碗外侧相配,碗形护盖内侧口直径φ50mm,该护盖顶有一个φ26.5±0.5mm的球头螺栓孔;在碗形护盖周围有三个螺孔,三个螺孔的位置与下臂的安装球头外壳的三个螺孔相对应;盖板有两个直折边和一个圆弧折边,两个直折边相互倾斜,盖板的底面有一部分呈弧形与下臂的板面弯曲形状一致;当盖板底紧贴在下臂内侧,碗形护盖盖在球头外壳时,两个直折边分别与下臂两侧的凸缘内侧相贴合,并圆弧折边与下臂的臂振弹簧孔外侧圆弧凸棱相贴合;在盖板上圆弧折边的位置有一球半径为R38±2mm的弧形凸台,该凸台的边距一直折边11±1mm。
上述的下臂与球头的保护盖,其特征是:两个直折边的高为15-16mm,每个直折边有一螺孔,圆弧折边的边为曲线形,盖板厚3mm。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把盖板用螺钉与下臂及球头外壳固定上一起,盖板的底面、两直折边、圆弧折边分别与下臂的板面、两侧凸缘、圆弧凸棱相配合,碗形护盖紧贴压上球头外壳的上球碗,增强了球头外壳和下臂的强度,使下臂与球头连结可靠牢固,有效地防止了球头外壳的破裂、球头的脱落和下臂的断裂及因此产生的行驶事故,特别是突发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由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直折边(5)沿图1中的B向视图。
图4是直折边(8)沿图1中的C向视图。
图5是沿图1中的D向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下臂沿球头中心的剖面图。
实施例一的结构见图1、图2,它有一个盖板(1)、盖板(1)有一个碗形护盖(2),碗形护盖(2)的内侧球半径与球头外壳(17)的上球碗(13)外侧相配,参照图6,碗形护盖(2)内侧口直径 φ50mm,该护盖顶有一个φ26.5±0.5mm的球头螺栓孔(3),在碗形护盖(2)周围有3个螺孔(4),三个螺孔的位置与下臂(15)的安装球头外壳(17)的3个螺孔相对应;盖板(1)有两个直折边(5)、(8)和一个圆弧折边(7),两个直折边相互倾斜,盖板(1)的底面有一部分呈弧形与下臂(15)的弯曲形状一致,当盖板(1)紧贴在下臂(15)内侧、碗形护盖(2)盖在球头外壳(17)时,两直折边(5)、(8)分别与下臂(15)两侧的凸缘(14)、(18)内侧相贴合,并圆弧折边(7)与下臂(15)的臂振弹簧孔外侧圆弧凸棱相贴合,在盖板(1)上圆弧折边(7)的位置有一球半径为R38±2mm的弧形凸台(6),该凸台的边距一直折边(5)为11±1mm。
实施例二是实施例一的改进见图3、图4、图5,两直折边(5)、(8)的高均为15-16mm,分别有螺孔(9)、(10),圆弧折边(7)的边为曲线形,盖板(1)厚3mm。本实施例中,直折边(5)、(8)分别长115mm、106mm,3个螺孔(4)距碗形护盖(2)内侧口中心32mm,碗形护盖(2)内侧球半径为18mm,圆弧折边(7)的曲率半径为80mm,弧形凸台(6)凸起盖板(1)的面10mm,它的球半径为38mm。
见图6,本实用新型用螺钉(16)紧固在下臂(15)并紧压在下臂(15),同时碗形护盖(2)紧压在上球碗(13),两直折边(5)、(8)分别紧贴凸缘(14)、(18),圆弧折边(7)紧贴下臂(15)的圆弧凸棱,增强了球头外壳(17)的上碗(13)的强度和下臂(15)的强度,同时不影响球头(12)和球头螺栓(11)的转动,而且不改变原下臂(15)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智钢,未经李智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54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