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铰接锥型变槽角自动可逆调芯器无效
| 申请号: | 94205129.7 | 申请日: | 1994-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228069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29 |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建铭 |
| 主分类号: | B65G39/16 | 分类号: | B65G39/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415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铰接 锥型变槽角 自动 可逆 调芯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自动纠正胶带输送机胶带“跑偏”现象的自动调芯装置,尤其是能平稳而又迅速地自动纠正双向运输物料胶带输送机的胶带“跑偏”现象的自动可逆调芯器。
从所周知:胶带输送机经常会产生胶带“跑偏”现象,双向运输物料胶带输送机这一现象更加严重;纠正胶带“跑偏”的自动调芯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通过将胶带向外侧“跑偏”一边的托辊向带速方向移动一些,使托辊的圆周线速与带速形成合速度,方向指向胶带输送机对称中心,由此获得加速度及合力,合力作用于胶带,从而实现自动“纠偏”。第二条:是将胶带向外侧“跑偏”一边的拉力较大,胶带就将往拉力小的一边移动,从而实现自动“纠偏”。例如:收紧胶带向外侧“跑偏”一边滚筒的轴承座。
目前,工程设计单位和用户优先选用由华北电力设计院设计的锥型万向节自动可逆调芯器,这种自动可逆调芯器主要应用了上述第一条“纠偏”原理。其结构较复杂,它是把托辊分别安装在一个转向架上,中托辊偏置(三个托辊不在同一个垂直平面内),两侧小头向外的锥型托辊用双万向节连接,在转向架对称中心上设置了一个转动支承点,该支承点在输送机中心线垂直平面内,从而使调芯器对支承点将产生“纠偏”时所需的较大转动力矩;但是,由于中托辊偏置,胶带与中托辊之间的摩擦力对支承点将产生力矩,当正向输送时,中托辊对带速方向处于后置,此力矩将增强调芯器的“纠偏”能力,输送机胶带将获得平稳而又迅速的自动“纠偏”效果;而当反向输送时,中托辊对带速方向处于前置,此力矩将消减调芯器的“纠偏”能力,输送机胶带将获得不平稳而又不迅速的自动“纠偏”效果;双万向节的应用,其两个转角一定要相等,则调芯器安装调式过程比较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可逆调芯器,它能平稳而又迅速地自动纠正双向运输物料胶带输送机的胶带“跑偏”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通过一串铰接小头向外侧的锥型伸缩托辊组,其两端与一个带有限位装置的以对称中心为转动支承点的转动支架相铰接。当胶带“跑偏”时:
(一)由于锥型伸缩托辊的小头向外侧,正在远离对称中心与托辊接触质点的圆周线速度有大变小(由公式V=R·ω),因此在这一小段时间之内产生了负加速度a(由公式a=(V2-V1)/t)以及负作用力Fa(由公式F=m·a),Fa的方向与带速度方向相反,而作用于托辊的反作用力Fa′的方向与带速方向相同,其对转动支承点产生的力矩Ma1(由公式M=F·e)迫使该锥型伸缩托辊向带速方向移动;同时,正在靠近对称中心与托辊接触的质点也获得了这一效果,反作用Fa″的方向与带速方向相反,其对转动支承点产生的力矩Na2方向与Ma1相同,有助于Ma1的作用,则合力矩为两力矩之和Ma=Ma1+Ma2,而且Ma在增大。
(二)胶带向外侧“跑偏”一边的托辊所受到的压力增大,从而使胶带作用于托辊的摩擦力f1也增大,对转动支承点产生的力矩Mf1也增大;而另一边的摩擦力f2在减小,对转动支承点产生的力矩Mf2在减小,而摩擦力f1和f2的方向与带速方向相同,两个力矩Mf1和Mf2的方向相反,则合力矩为两个力矩之差Mf=Mf1-Mf2,而且Mf在增大,与力矩Mf1的方向相同,其迫使“跑偏”一边的锥型伸缩托辊向带速方向移动。
(三)由于胶带向外侧“跑偏”,使这一边的锥型伸缩托辊内装圆柱弹簧被进一步压缩,弹簧力作用迫使胶带这边拉力增大,而产生“纠偏”效果;同时,也促进Mf增大。然而力矩Ma和Mf的增大,将迅速使“跑偏”一边的锥型伸缩托辊向带速方向移动,而自动“纠偏”。
上述分析说明本实用新型自动可逆调芯器集两条基本“纠偏”原理于一体,并同时作用于“纠偏”过程,由此产生的“纠偏”时所需力矩之和为最大,“纠偏”过程最迅速;由于托辊是串式铰接在一起,在同一个垂直平面内,则不会产生不利于“纠偏”的力矩,从而平稳的完成“纠偏”过程,而且结构简单。
下面将叙述按本实用新型制作自动可逆调芯器的具体方案,从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更多的优点,叙述中参阅的附图有下列两幅: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调芯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建铭,未经沈建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51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坯连铸机结晶器铜板上电镀镍-铁合金的方法
- 下一篇:家庭多用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