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少油煤粉直接点火及稳燃喷燃器无效
申请号: | 94205113.0 | 申请日: | 199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7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家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家鼎 |
主分类号: | F23D1/00 | 分类号: | F23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少油煤粉 直接 点火 稳燃喷燃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粉炉的点火及稳燃装置--少油煤粉直接点火及稳燃喷燃器。
现有国内外常用的锅炉点火系统是采用商业用柴油做锅炉点火及稳燃用的燃料。这样势必造成燃料油的浪费,而大量燃料油的运输、贮存、供油系统则要耗费大量的建设资金,同时也增加了电厂管理上的麻烦及不安全性。
国内也有过采用煤粉直接点火装置的尝试。但这种装置只适用于含挥发分较高的煤种,而对于挥发分含量较低的煤则不能点燃。并且由于这种技术尚不够成熟,应用中常常遇到许多问题,故实际中少被采用。
众所周知,石油是一种宝贵的化工原料,应把它节省下来,供化工、航空、汽车作原料,而不应被锅炉作为燃料而烧掉。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了节约使用燃料油,节省基本建设资金,简化电厂燃料管理及提高电厂的安全性,更大限度地利用各种煤炭资源,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方便实际操作,仅需耗用极少量的燃料油就可实现煤粉直接点火及稳燃的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喷燃器主要是由锥形管和抛物线型燃烧筒两部分组成,锥形管与抛物线形燃烧筒相连通为一个整体。锥形管主要设置有一次风管;小油枪套管及旋转叶片。抛物线型燃烧筒由双层带有螺旋形通道的风套组成,内衬由耐火材料制成,其形状为抛物线形,抛物线的焦点设计在根部,二次风咀均匀分级引入。底部设有防止积灰作用的吹扫风咀。锥形管可使一次风煤粉进入抛物线型燃烧筒发生旋转,在锥形管轴线位置设置小油枪套管,套管的一端设旋转叶片支承,叶片可加剧风粉气流的旋转,旋转的气流一是可延长煤粉在燃烧筒内的停留时间,二是在锥形管出口处造成回流区,可吸引一部分高温热烟气对风粉根部加热,有利煤粉提前着火。小油枪套管内置小油枪提供点火热源。由于燃烧筒内衬是抛物线型旋转面呈形的,故具有聚热于焦点的特性。这两股热量同时对风粉根部进行加热,足以满足煤粉着火时所需的着火热量及对环境温度的要求。煤粉点燃后通过调整均匀分布在风套上的二次风喷咀的风量,使燃烧达到稳定状态,内风筒底部设置了较密的吹灰喷咀,其吹扫方向是沿气流的方向安装的,以防止煤灰积在底部。风套的作用即预热了冷风,提高二次风的风温,又冷却了燃烧筒内衬,使其不被烧坏及免于产生结焦现象,保证了喷燃器能长期安全运行。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适应各种煤种点火及稳燃的需要,对于一台中小型容量的煤粉炉,一次冷炉点火仅需要几公斤或几十公斤柴油就够用了。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燃料油,而且还省掉了较庞大的贮、运、供三大供油系统,即节约了投资,又确保锅炉燃烧的安全性,这种喷燃器可以广泛地适用于燃用各种煤种的电站煤粉锅炉。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中,1是一次风进口管;2是锥形管,它使一次风产生旋转;3是小油枪套管,小油枪可放到套管内;4是旋转叶片,也兼做支承小油枪套管的支架;5是燃烧筒外壳;6是外层风套;7是内层风套,冷风引入带有螺旋形通道的风套被加热,作为热二次风通过风咀;8是抛物线型内衬;9是二次风咀;10是吹灰喷咀,可防止底部积灰;11是隔板,它把风套分隔成前后两部分,便于分别调整风量。整个喷燃器外壳全部由钢板焊制而成。
下面以中小型电站锅炉为例进一步的说明。
小油枪经小油枪套管3,放入燃烧筒入口处点燃,对燃烧筒进行加热,当燃烧筒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点燃煤粉时,即经一次风进口管1投入煤粉,风粉混合物经锥形管2及叶片4旋转进入燃烧筒5内,在燃烧筒进口处形成回流,风粉被回流的热烟气加热,抛物线型的焦点是设计在燃烧筒根部的中心线上,焦点处聚集了大量的热量对风粉进行加热。从而风粉一进入燃烧筒,即被点燃,点燃的火炬以旋转状态向前推进,冷风以双流程经内外风套被加热到高温,通过二次风咀9分级均匀补给火炬。风套被隔板分成前后两部分,通过风门可分别调整给风量,调整到最佳状态保持火焰稳燃。设在底部的吹扫风咀10不断地以切向方向吹出,防止了底部积灰。由于耐火材料内衬有冷风冷却保护,即不会被烧坏,也不会结焦,待调整正常火焰稳定燃烧后即可将小油枪撤出。整个点火过程依据煤种的燃烧特性的不同,只需耗用几公斤或是几十公斤燃油即可实现少油点火及稳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家鼎,未经孙家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5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