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鞋撑无效
| 申请号: | 94203860.6 | 申请日: | 1994-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205131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8-16 |
| 发明(设计)人: | 辛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辛贵 |
| 主分类号: | A43D3/04 | 分类号: | A43D3/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周自清 |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撑皮鞋,使鞋保持不变形的一种工具,适用于皮鞋运输和商店、家庭存放鞋只时使用,也可在制鞋过程中用于鞋只的定型。
皮鞋在遇到潮湿和外力挤压时容易变形,失去原有的美观,穿着不适。因此需要一种工具,使用它以避免或减少鞋只的变形。使用鞋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传统使用的鞋楦为硬质木料镟制,不但笨重,且不可调节,一个鞋楦只能用于一个型号的鞋,甚至对同一型号的鞋当其大小略有差异时,便出现过紧难于放入,或过松支撑力不足的缺点。目前我们在市场见到,为保持鞋只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不变形,制鞋厂在皮鞋出厂前使用的保持鞋只不变形的工具有,在鞋的头部衬有一硬纸制作的鞋撑、在皮鞋的头部填塞一橡胶制或塑料制气球、以带有一定弹性的竹质或塑料质棍状物放入鞋内支撑。这些工具普遍的缺点是支撑力微弱,且不能长期使用,或只是一次性使用,消费者购买后便被废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便耐用、可根据鞋的尺码进行调节的鞋撑。适用于皮鞋运输和商店、家庭存放鞋只时使用,使鞋保持不变形,也可在制鞋过程中用于鞋只的定型。
按本实用新型这一任务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本鞋撑(图1)由前脸(1)、后跟(3)、连杆(2)三部分组成,使用时组合为一体,以铰接结构相联结,形成两个可活动的关节。
前脸(图2、图3)为蝶形片状。按蝴蝶的解剖部位,将鞋撑的前脸分为头(4)、背(5)、尾(6)、翼(7)、腹(8)几个部位。头背部的纵切面略呈S形。两翼的横切面呈半圆形或弧形。其大小根据所适用的鞋只而定,以从内面与鞋面相适应为度。在其腹部中线两侧相对称处各设一个齿槽(9),两齿槽间的距离相当于连杆端部的宽度。根据所适用的鞋的尺码大小和形状不同(例如男鞋与女鞋的差别、皮鞋与布鞋的差别)变化其形状和尺寸,制作系列产品。
后跟(图6、图7)呈L形。将其分为体部(12)和尾部(13)两个部位。体部(12)正视为方柱形,仰视为槽形。侧面为锯齿状,每侧设4-10个齿槽(14),两侧对称。尾部(13)相当于或类似于沿纵轴和横轴两次切开后的1/4卵形。该卵形的纵剖面与体部(12)相连,横剖面与体部(12)的上面相平。根据所用材料的情况,尾部(13)可以是实心,也可以是空心。为便于鞋撑使用时的摘取,在后跟体部的前端设一便于捏持的钮结或环(11)。
连杆(图4、图5)为一柱状,方柱形或圆柱形均可。当主体为圆柱形时,其两端部也应为方形。连杆(2)长度为鞋撑后跟体部(8)长度的1.0-1.5倍;宽度与前脸腹部两齿槽(9)的距离、后跟体部(12)槽形的内距相适应,以能顺利卡入为度。在连杆两端的两侧各设一铰(10),向侧方伸出。铰(10)的直径与前脸腹部齿槽(9)、后跟体部侧面齿槽(14)的孔径相适应。
本鞋撑的各个部分均可用硬塑料压制,用金属材料铸造或镟制、焊接,用木料镟制。
三个部件均标以型号,与所适用的鞋的型号相对应,便于选用。
使用时,将连杆前端的铰卡入前脸腹部两齿槽(4)中,连杆后端的铰卡入后跟体部的一对齿槽中,根据被支撑的鞋的型号大小,选用后跟体部的齿槽,调节其长短。组装好鞋撑后,将鞋撑前脸部伸入鞋中,再转动连杆与后跟的铰接处,使鞋撑后跟与鞋的后跟卡紧。
本实用新型鞋撑的结构,也可以在连杆(2)上设齿槽,在前脸(1)和后跟(3)上设铰结。
当面向家庭制作销售本实用新型鞋撑时,一个后跟和一个连杆可以配多个不同类型(男女)、大小(型号)的前脸作为一组销售,以适用于家庭存放不同的鞋。
实施例
结合附图以硬塑料压制的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组合后的鞋撑。它由前脸(1)、后跟(3)、连杆(2)三部分组成
图2为鞋撑前脸的纵切面图,图3为鞋撑前脸的仰视图。前脸(1)为蝶形片状。头(4)尾(8)端点之间的距离为11厘米。两翼(7)端点之间的距离为7厘米。头背部的纵切面略成S形。头部下垂部分1厘米。两翼呈扇形,从背部斜向下垂,翼的顶端到背的平面的垂直距离为2.5厘米。在其腹部前2/3与后1/3交界处在中线两侧相对称处各设一个齿槽(9),两齿槽间的距离为2.2厘米,齿槽的孔径为0.5厘米。为保持齿槽的牢固,在齿槽的前后延伸为长4厘米的墙形结构(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辛贵,未经辛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38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汽油机离心式电启动装置
- 下一篇:有机废气净化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