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钳无效
| 申请号: | 94202693.4 | 申请日: | 1994-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294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22 |
| 发明(设计)人: | 臧建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铁西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 |
| 代理公司: | 鞍山钢铁公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玲,王爱国 |
| 地址: | 11402***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 胸腔 多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钳,属于医疗外科手术器械。
胸腹腔引流术是临床上经常施行的手术,这种手术就是通过切口将引流管送入患者体内以便引出患者胸腔或腹腔内的积血或积气。
本实用新型做出之前,胸腹腔置管术常用的器械是血管钳,由于血管钳撑开的切口呈线形,而引流管又粗,所以操作十分困难,费时费力,往往不能一次成功,甚至可引起副损伤及医疗事故。如果过度用力向胸腔插管还可能引起肋骨骨折,有时血管钳将引流管前端夹碎而脱落,又要引起严重的后果。
专利CN86209964推出一种胸腔插管钳。这种插管钳虽为置管术提供了较大的方便,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但由于其功能单一且存在有结构不尽合理等缺点而使其难以大面积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导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钳,它集撑口、下管和抽吸等功能为一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一人独立施行手术,并且有防止副损伤和医疗事故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导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钳结构形式及其使用方法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1:导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钳侧视图
图2,图1的俯视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胸腔置管多用钳主要由叶片1、钳颈2、钳中轴3、钳柄4、钳芯5、复原弹簧6和锯齿固定片7等组成。这种导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钳的钳柄4与叶片1间有一夹角α,且90°<α<180°,它既能便于医生的拿握又不因刀口周围的障碍物而影响下钳。在下钳置管过程中,医生需随时掌握下钳的深度是否到位,并为减轻患者的疼痛,也要在下钳过程中不断为患者注射麻药,为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置管钳的两钳叶中间留有一椭圆孔,并在孔中置有一可接标准注射器的钳芯5,由于钳芯5的中心是一细孔,所以可在下钳过程中注射麻药或抽吸验证下钳是否到位。为了满足下钳的需要,在钳颈的上方装有一“”形固定卡8,使钳叶1保持完全闭合状态,同时具有防止钳芯5脱落的作用,复原弹簧6亦可起到使钳叶撑闭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导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钳的使用方法如下,先将病人摆好体位,皮肤常规消毒,在预定切口上切开皮肤约2厘米,医生一手持导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钳,食指按住钳芯5的尾部,将叶片1连同钳芯5置入切口内,缓慢向下刺入,另一手持注射器,当抽吸见有气泡或液体时,证明已进入胸腔,再将叶片1略向内送1~1.5厘米后拨出钳芯5。准备好引流管后要略扩张钳口,也可通过锯齿固定片7固定于一定的张口度,迅速将引流管从叶片中间隙置入胸腔,然后撤出置管钳即可。在下钳过程中,倘需注射麻药,医生可通过注射器施行。整个手术过程一个人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导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钳,除用于胸腔置管外,可用于腹腔的外置引流管、胸腔镜和腹腔镜的置镜检查操作,还可以代替鼻镜使用等。它操作简单,功能较全,而且在手术时不易产生副损伤,也可一钳多用。
本实用新型的胸腔置管多用钳在临床上应用10例,效果明显。如患者钟××,男,31岁,自发性张力性气胸,呼吸困难。入院后用本实用新型的导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钳施行手术,一人操作迅速完成了右胸腔闭式引流术,很快解除了呼吸困难,毫无副操作,治疗半月病愈出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铁西医院,未经鞍山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铁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26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