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控反调式液粘调速器无效
| 申请号: | 94202266.1 | 申请日: | 1994-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2022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8 |
| 发明(设计)人: | 沙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振华 |
| 主分类号: | F16H45/00 | 分类号: | F16H45/00 |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澎 |
| 地址: | 050031***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控反 调式 调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速度调节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摩擦表面的液体驱动调速器。
CN91206118号专利公开了一种油膜调速离合器,其结构是将输入轴的轴盘连接筒体,输出轴通过花键连接从动摩擦片,与筒体为花键连接的主动摩擦片相间排布于从动摩擦片之间。在轴盘内侧输入轴上还套接有限矩活塞、碟簧、压盘及调节活塞。输入轴的内轴头由螺母紧定,输入轴上开有控制油油道。这种调速器是靠摩擦片间的工作油油膜产生的内摩擦力传递动力的,内摩擦力的大小靠压盘对摩擦片的压紧力来调节,压盘压紧力由碟簧的预紧力来实现,碟簧预紧力由装在输出轴上的调节螺栓进行调节。通过控制油对压盘压紧力的调节实现输出轴的转速控制。这种装置的缺点在于,一是不能实现自动补偿,即当摩擦片磨损后,传递的最大扭矩会变小;二是当传递扭矩较大时,由于受调节螺栓数量及大小的限制,难以实现额定的预紧力,从而不能达到限矩要求,三是预紧力的大小由调节螺栓限定,很难实现准确控制,且多个调节螺栓的存在,易造成调节不均,使转动失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陷的调速装置,以实现准确和方便的速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原有调速装置的结构基础上,去掉调节螺栓等的调节机构,在输入轴上增设第二条油路通道,该通道通向输入轴的轴盘内侧与限矩活塞间的空隙处,通过对限距活塞的背压控制,来设定或调节碟簧的预紧力,以及所传递的最大力矩。同时在该油路通道内还设置单向阀芯,使背压油不能反向回流,从而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调速器仍能在压盘限矩情况下工作,可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输入轴1的轴盘2连接筒体3,输出轴4通过花键连接从动摩擦片5。与筒体3为花键连接的主动摩擦片6相间排布于从动摩擦片5之间。在轴盘2内侧的输入轴1上还套接有限矩活塞7、碟簧8、压盘9和调节活塞10。限矩活塞7位于轴盘2内侧壁,碟簧8位于限矩活塞7内面和压盘顶背之间,调节活塞10位于压盘9内侧壁。限矩活塞、压盘及调节活塞上均有密封圈18密封。输入轴1的内轴头由止动垫圈和螺母11紧定,在输入轴上开有控制油道12,其横向开孔通向压盘9和调节活塞10之间的空隙处。当控制油PK注入该空隙内时,实现反调,抵减碟簧的预紧力,实现无级调速。在输入轴1的偏心处还开有背压油油道13,油道内装有单向阀芯14及弹簧15,油道端口处由丝堵16限位,在对应轴盘2内侧与限矩活塞7间的空隙处的输入轴1上有侧开孔与背压油油道13相通。在轴盘2上与该侧开孔相对位置上有孔,孔内旋接卸荷螺钉17。背压油PB通过油道13和单向阀芯14进入由轴盘内侧和限矩活塞之间构成的背压腔内,推动限位活塞压缩碟簧8,从而通过压盘将主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压紧,实现输入轴与输出轴的1:1传动。调节控制油Pk的大小,抵减碟簧的预紧力,即可实现无级调速。传递扭矩的大小通过背压油PB的大小来调节。如果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即油压Pk和PB均为零时,由于单向阀芯14的作用,仍使背压腔内的压力保持不变,则仍可保持工作机在不调速限矩的情况下运转,实现了安全运行。打开机壳上的上孔盖19,旋下卸荷螺钉17,即可排出背压油PB,完成卸荷操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背压油路的设置和采用液压控制,易于实现自动补偿,控制速度准确,并可实现额定的预紧力,从而达到限矩要求。本装置可保持转动的平衡,适于在高速场合中使用,并可用于严格要求连续工作的场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振华,未经沙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22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列往复活塞内燃机动力输出新结构
- 下一篇:脑积水分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