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杯式施釉机无效
申请号: | 94201794.3 | 申请日: | 199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97131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华;张东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华 |
主分类号: | B05C15/00 | 分类号: | B05C15/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英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杯式施釉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材料的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陶瓷半成品施釉设备。
在陶瓷材料,特别是建筑陶瓷的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将釉料喷施于半成品的表面,通过烧制,使产品具有各样的色泽。而目前使用的施釉设备主要有压缩空气喷施器、离心甩釉机和淋釉器等。压缩空气喷旋器能耗大、喷施的釉量不均匀,釉料内附着大量气泡,造成产品表面多气孔,影响产品的质量;离心甩釉机对釉料雾化不良,施釉量大且不均匀,无法进行微量喷施,且产生滴釉现象;淋釉器利用光滑的金属半球对陶瓷杯料施淋釉料,一方面耗釉大,另一方面要求坯料强度大,施釉同样不均匀。此外,上述的施釉机对釉料的适应性差,对于高粘度、高密度、流动性低的釉料无法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施釉均匀、对釉料雾化效果好、对釉料适应性广的旋杯式施釉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旋杯式施釉机,由电机、皮带轮传动机构、支架、输釉管路等组成,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装有一喷杯,喷杯大体呈截顶锥状,下部有锐利边缘,且导釉的管路伸入喷杯上部内腔。使用时,电机经传动机构带动喷杯高速转动,喷涂用的釉料经导轴管送到喷杯上部内壁,在喷杯离心力的作用下釉料沿内壁扩散而形成均匀薄膜状态,并沿截锥状杯壁喷向杯口流动,并在喷杯口的锐利边缘产生压力突变,雾化成釉粒,离开喷杯,形成锥状釉雾,喷涂于陶瓷坯料上。
由于利用了旋转喷杯产生雾化的原理,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釉料的雾化效果好,因而施釉均匀,且釉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调节,对釉料的适应性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图2是图1中5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6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6可采用的三种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主要由电机1、皮带轮传动机构3、轴承座5和喷杯6组成,由支架2固定在釉柜箱9上部。
皮带轮传动机构3的从动轮12经轴承14固定在轴承座5上,空心轴10上部则经压紧螺母11紧固在从动轮12上与之同轴转动,空心轴10上端径进釉口13与导釉管4联接(如图2所示)。喷杯6固定在空心釉10的下部,空心釉10的下端装有均釉片15及出釉孔16(如图3所示)。工作时,电机1经发带轮传动机构3带动空心轴10高速转动,因而喷杯6也高速旋转,釉料从导釉管4经进釉孔13注入空心轴10内,并从出釉孔16流动均釉片15上,由于均釉片15亦随空心轴10高速旋转,釉料先在离心力作用下溅射到喷杯6内壁,被首次均匀,在旋转的喷杯6壁上向杯口流动,再次被均匀成薄膜状,然后经锐利边缘飞离喷杯6雾化成釉粒,喷涂在输送带8上的坯料7表面。
实施例二: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喷杯6直接装在轴承座5上,传动机构3的从动轮12直接带动喷杯6旋转,导釉管4的出釉口靠近并正对喷杯6上部的内壁,釉料可直接喷在内壁上,喷杯6的高速旋转使釉料均化,并利用杯口的锐利边缘产生的压力突变雾化釉料。
参照图5,实施例一中的喷杯6亦可采用图示a、b、c三种的截顶锥状结构,且杯口均为锐利边缘,所产生的雾化效果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华,未经张春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17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连续抽取式垃圾袋的垃圾桶
- 下一篇:荷重式汽车防盗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