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压力补偿的滴流灌溉软管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4193131.5 | 申请日: | 1994-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40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2 |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德弗兰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T-系统国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B15/00 | 分类号: | B05B15/00;B29C53/4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申贤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压力 补偿 滴流 灌溉 软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滴流灌溉(或冲洗),尤其是涉及具有压力补偿的滴流灌溉软管及其制造方法。
滴流灌溉软管可以划分为两类:具有不连续发送源或具有连续的一体化发送源。不连续发送源的例子示于美国专利NO.4,850,531,连续一体化层流发送源的例子示于美国专利NO.4,247,051。
美国专利No.3,870,236说明了一种管线,该管线由文唯一的薄膜条制成,具有通道元件,该通道元件安装在管线的外部,突起地形成在薄膜条上。美国专利No.5,163,622说明了形成流体减弱元件的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包括敷设和形成熔珠。在其中一种方法中,塑料薄膜条穿过两个模板之间,该模板模铸成流体减弱元件,同时把该流体减弱元件贴在薄膜条上。在另外一种方法中,带有流体减弱元件的预成形的连续塑料薄膜条穿过一挤压头,该挤压头产生挤压成形的管,带有流体减弱元件的塑料薄膜条粘接在该挤压成形的管上。
美国专利No.3,870,236和No.5,163,622都没有公开形成熔珠并且将熔珠制成流体调节通道的方法。
美国专利No.5,123,984说明了在相互重叠的边缘处使用挤压成形的熔珠。然而,没有公开在细长的塑料薄膜条的纵向中心区域使用挤压成形的熔珠。
滴流灌溉软管的设计目的是使从每个发送源流出的滴流流量一致。由于滴流灌溉装置中的水压按场地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通常在发送源中包括一个压力调节机构。湍流流量对压力变化的敏感程度低于层流流量。相应地,对滴流灌溉软管通常的做法是采用螺旋形流体调节通道作为连续一体化发送源来增进湍流。这样一个滴流灌溉软管的例子见于美国专利NO.4,984,739。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一个滴流灌溉软管通过一个滴流灌溉软管装配工位连续地输送第一长度的塑薄膜制成。一个或多个熔珠设置在薄膜中心区,熔珠构成一个由侧壁限定的流体调节通道。一第二长度的塑薄膜其宽度窄于第一长度的塑料薄膜,该第二长度塑料薄膜对其侧壁加以密封同时使其熔化以便在侧壁和第一、第二长度塑料薄膜之间构成一个流体调节通道,至流体调节通道的入口和来自流体调节通道的出口之间形成一隔开的间隔,第一长度塑料薄膜沿纵向折转以重叠其边缘并对重叠的边缘加以密封而完成上述的软管制作。
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具体实施例的特点将在下列图中示出,其中
图1是用于按本发明原理制造的滴流灌溉软管的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沿图1中平面2-2剖切后的截面图;
图3是沿图1中平面3-3剖切后的截面图;
图4是沿图1中平面4-4剖切后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1中平面5-5剖切后的截面图;
图6是一个利用图1中装置制成的滴流灌溉软管的截面图;和
图7是一个图6中流体调节通道的纵向截面图。
在图6中将一连续的可弯曲的不透水塑料薄膜条10顺纵向折叠使得其边缘搭接重叠。搭接重叠的边缘依靠由相似塑性材料制成的塑料熔珠11封闭在一起以形成一软管。另外,如果需要,薄膜条10的边缘可以被加热并直接粘接在一起。薄膜条10的厚度一般在4到15mil(密耳)。软管的内表面限定出了一个相当大的供水管12。一个更小的流体调节通道13由薄膜条10的一部分14和一个薄的、连续的调节流体的塑料薄膜条15所限定。条15比薄膜条10更易弯曲。因此在水的压力作用下条15比薄膜条10更为弯曲。条15一般比薄膜10更薄且/或更具弹性。举个例子,条15可以是由50%线性低密度聚乙稀(LLDPE--Linear lowdensitypolyethylene)和50%热塑合成橡胶组成的4mil(密耳)厚的塑料薄膜。模压而成的塑料导轨16和17从薄膜条10的表面向内延伸并沿软管的长度方向将薄膜10与条15相连。导轨16和17具有光滑平直的内表面。模压而成的塑料侧壁18和19自薄膜条10的表面沿平行于导轨16和17的软管长度方向向内延伸但18,19被条15所分隔开。侧壁18和19具有相邻的锯齿形或波浪形表面,该表面设计用以引发湍流。每个波浪形表面都具有重叠交错尖端,(图7)因此可有侧壁18和19间流过的液体必定在每个尖端处改变方向。为此,侧壁18和19沿流体调节通道13的长度方向形成一个湍流区。波浪形表面同样具有与导轨16和17的光滑表面相一致的根部。借助于导轨16和17的光滑表面,侧壁18和19顶部及条15表面之间的空间限定出一个与湍流区段相邻且与湍流区段液体连通的层流区。条15、导轨16和17及侧壁18和19所用的塑料也与塑料薄膜条10所用的塑料相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系统国际有限公司,未经T-系统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31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造纸黑液无污水排放治理方法
- 下一篇:快速连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