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内障预防或治疗剂无效
| 申请号: | 94191767.3 | 申请日: | 1994-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10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山村由孝;山下达也;中村茂树;小野川利幸;山田能久;辻前贤司;小川英则;森丰树;富永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塚制药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K31/47 | 分类号: | A61K31/47;A61K31/55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谭明胜,王景朝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白内障 预防 治疗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特定的喹诺酮化合物或苯并吖庚因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预防或治疗白内障药物,以及一种利用它们预防或治疗白内障的方法。
技术背景
本发明中用作活性成分的喹诺酮和苯并吖庚因化合物是已知的化合物。例如,欧洲专利公开0382185(公开日为1990年8月15日)和美国专利5,225,402(公告日为1993年7月6日)中公开了喹诺酮化合物,其中指出这些化合物具有拮抗抗利尿激素活性并可用作血管舒张药、降压药、排水性利尿药和血小板凝聚抑制剂。WO91/05549(公开日为1991年5月2日)和美国专利5,258,510(公告日为1993年11月2日)中公开了苯并吖庚因化合物,其中指出所述化合物具有拮抗抗利尿激素活性并可用作血管舒张药、降压药、排水性利尿药和血小板凝聚抑制剂。但是,特定的喹诺酮和苯并吖庚因化合物有效地用于预防或治疗白内障还从来未公开过。
为了寻找新的预防或治疗白内障药物以及新的预防或治疗白内障的方法,本发明人进行了潜心研究,并且发现某些特定的喹诺酮化合物和苯并吖庚因化合物可用于预防或治疗白内障。
白内障是指由于晶状体纤维中和晶状体纤维之间淤水使其丧失透明性的晶状体疾病或者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蛋白质凝结引起的晶状体疾病,它包括,例如,先天性内障或获得性内障如老年性内障、前囊下内障、后囊下内障、糖尿病内障、伴随肌肉刚性萎缩引起的内障、放射性内障、由铁质沉着引起的内障、唐氏综合症内障、圣诞树内障等。尽管关于白内障的病因存在多种理论,例如晶状体病变论,晶状体囊和晶状体上皮变化论,睫状体上皮变化论即房水变化论等,但至今还仍未被证实。
本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预防或治疗白内障药物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下述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所述化合物包括下式(1)喹诺酮化合物及其盐、5-二甲氨基-1-[4-(2-甲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酰基]-2,3,4,5-四氢-1H-苯并吖庚因和5-羟基-7-氯-1-[2-甲基-4-(2-甲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酰基]-2,3,4,5-四氢-1H-苯并吖庚因的化合物,其中R1是低级链烷酰基取代的低级烷氧基基团,并且喹诺酮母核3-和4-位之间的键是单键或双键。
上述式(1)中“低级链烷酰基取代的低级烷氧基基团”包括被含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链烷酰基取代的含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例如乙酰氨基甲氧基、2-(甲酰氨基)乙氧基、1-(丙酰氨基)乙氧基、3-(丁酰氨基)丙氧基、3-(乙酰氨基)丙氧基、4-(异丁酰氨基)丁氧基、5-(戊酰氨基)戊氧基、6-(己酰氨基)己氧基等。
本发明活性化合物(1)中,含有酸性基团的化合物(1)可以通过用可药用的碱性化合物处理很容易地转变成盐。所述碱性化合物包括,例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钙等),碱金属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等),以及碱金属醇盐(如甲醇钠、甲醇钾等)。此外,本发明活性化合物(1)中,含有碱性基团的化合物可以通过用可药用的酸处理很容易地转变成酸加成盐。所述的酸包括,例如,无机酸(如硫酸、硝酸、盐酸、氢溴酸等),以及有机酸(如乙酸、对甲苯磺酸、乙磺酸、草酸、马来酸、柠檬酸、琥珀酸、苯甲酸等)。这些盐也可以作为活性化合物(1)用于预防或治疗白内障。
在链尿菌素(STZ)诱导的白内障模型中,本发明活性化合物在不降低血糖浓度的同时表现出具有抑制白内障发展的活性。这样,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的药物可用于预防或治疗各种先天性白内障和获得性白内障。
本发明预防或治疗白内障的药物可以以常规药物制剂的形式使用。所述药物制剂可通过使用常规稀释剂或载体如填充剂、增稠剂、粘合剂、润湿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等来制备。根据所希望的应用范围,此药物制剂可以选自各种剂型,并且典型的剂型有片剂、丸剂、粉剂、溶液、悬浮剂、乳剂、颗粒剂、胶囊剂、栓剂、注射液(如溶液、悬浮液等)、软膏剂、滴眼剂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塚制药株式会社,未经大塚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17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膦酰甲基二肽
- 下一篇:用于电子器件的可再加工的聚(乙烯-乙烯醇)粘合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