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铁损单取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4120796.X | 申请日: | 1994-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40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05 |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圭司;石田昌义;千田邦浩;铃木一弘;小松原道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制铁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1D8/12 | 分类号: | C21D8/12;H01F1/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松龄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铁损单取 向性 电磁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变压器及其它电器的低铁损取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取向电磁钢板主要用作变压器的铁心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磁性能。特别是作为铁心使用时的能量损耗即铁损要低尤为重要。
以往,为了降低铁损,在以下方面试验,使结晶方向与(110)、[001]方向高度地一致,提高Si含量使钢板电阻增大,减少杂质,减薄板厚。结果,虽然目前制成了板厚为0.23mm以下的钢板,其铁损W17/50(最大磁通密度为1.7T、50Hz频率下交变磁化时的铁损)为0.9W/kg以下,但不能期望以冶金学措施来这样大幅度地改善铁损。
近年来,作为实现大幅度降低铁损的措施,试验了各种人工细化磁畴的方法。作为目前工业化方法之一,如特公昭57-2252号公报所公开的,对完成后期退火后的钢板表面照射激光。由此方法获得的钢板,导入了具有高能量的激光束,具有局部的高位错密度区域。这种高位错密度的区域导致180°磁畴的细化,可获得低铁损的钢板。
但是,如此获得的钢板,会由于消除应力的退火这样的高温热处理,使高位错密度区域消失,而导致铁损劣化,因而存在对于必须进行消除应力退火的卷铁心不能采用的缺点。
另一方面,作为可进行消除应力退火技术,在特公昭62-54873号公报中提出,对于完成后期退火后的钢板,通过激光或机械的方式在局部除去绝缘覆盖膜,然后对除去覆盖膜的部位进行酸洗,采用刮刀等机械方式对铁直接施加划线,由此形成局部的线状沟,然后通过施加磷酸系的张力覆盖膜处理,来埋覆这些沟;在特公昭62-53579号公报中还提出,对完成后期退火后的钢板,利用90~220kgf/mm2的负荷,在铁素体部分形成深度超过5μm的沟,然后在750℃以上的温度进行加热处理。
而且,在特公平3-69968号公报中,公开了对最终冷轧后的钢板,引入与轧制方向基本成直角方向的线状刻纹的方法。
由这些方法获得的钢板都在表面上具有线状沟,在这些沟附近产生的磁极而导致的磁畴细化,被认为是实现铁损降低的原因之一。
采用上述方法可获得可进行消除应力退火的低铁损材料,但是根据以后的详细调查结果,表明这种钢板的铁损,与特公昭57-2252号公报等公开的具有线状高位错密度的区域的钢板相比,存在稍有不如的情形。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促进由形成线状沟而产生的低铁损,提供一种铁损极低的取向电磁钢板。
本发明的低铁损单取向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在完成后期退火后的取向硅钢板表面上,具有多个在轧制方向分别相隔而置的、与轧制方向交叉延伸的线状沟及线状高位错密度的区域,该线状沟及高位错密度区域的引入位置各不相同。
而且,虽然是交叉引入线状沟及高位错密度的区域,但也可使两者完全复叠。
此外,实施时,使线状沟及线状高位错密度的区域与轧制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倾角在30°以内,并且使线状沟宽0.03~0.30mm、深0.01~0.07mm,高位错密度区域宽0.03~1mm较为合适。
并且,线状沟的间隔为1~30mm、高位错密度区域的间隔为1~30mm为好。
而且,本发明的低铁损单取向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在完成后期退火后的取向硅钢板表面上,具有多个在轧制方向上分别相隔而置的、与轧制方向基本上正交延伸的线状沟及线状高位错密度的区域,该线状沟之间以及线状高位错密度的区域之间在轧制方向上的间隔l1和l2满足
1≤l1≤30(mm) ……(1)
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制铁株式会社,未经川崎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207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流电动机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组装具有低尺寸精度的壳体的电动机的方法与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