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端子排的弹性接线板及其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94120082.5 | 申请日: | 1994-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59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12 |
| 发明(设计)人: | 青田圭司;大锯正明;田草康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4/04 | 分类号: | H01R4/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端子 弹性 接线 及其 电路板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借助非均质导电膜与电路板相连接的弹性接线板及该弹性接线板和电路板的连接结构。
图11表示在设置了连接端子处的现有技术弹性接线板的局部透视图。图16表示一个现有技术弹性接线板的平面图。通常在装有一块集成电路的弹性接线板中,如图11或16(在图11中未示出集成电路)所示地,该弹性接线板1的衬底或基膜2的一个边缘的对立端部分,即如图11中用A表示的部分延伸到超出了连接端子3的一个排。这些连接端子3垂直于衬底的该边缘延伸并沿该衬底边缘布置。
当借助于一种非均质导电膜将具有上述结构的该弹性接线板1与一电路板相连接时,就产生了在连接端子排的两侧部分上形成不稳定接触电阻的问题。在最外位置上的连接端子3a的接触电阻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在第二最外行上的连接端子3b及在第三最外行上的连接端子3c的接触电阻是特别不稳定的。
为何第二最外行上的连接端子3b的接触电阻是不稳定的原因现在将参照图13至15来描述,这些图表示将弹性接线板与电路板6相连接的各个步骤。
当借助于非均质导电膜5使弹性接线板1与电路板6彼此相连接时,将一由硅橡胶或类似物作的缓冲材料7插放在一加压工具8和弹性接线板1之间,如图13中所示,这是为了减轻由于弹性接线板1的衬底2厚度和电路板6衬底厚度的偏差引起的连接部分的不稳定性。因此,当借助加压工具8施加压力时,该缓冲材料7向下变形并使衬底2的端部分B弯曲,如图14中所示。当随后将加压工具8向下移走时,该弹性接线板1的衬底2的端部分保留变形地粘接在电路板6上由图15中C的指示的位置上。其结果是,第二最外行上的连接端子3b由于最外连接端子3a起支点的作用而被抬起。
在图15中的标号9表示包括在非均质导电膜5中的导电颗粒g。为了简化起见,在图13及14中表示出导电颗粒9。
图12表示对图11的弹性接线板1作的可靠性测试的结果,测试是在65℃及95%RH下针对弹性接线板1的衬底2上一端子排中第二最外行的连接端子3b及除第二最外行外的其它行上的连接端子3作出的,该弹性接线板1的衬底2从该端子排的每个最外连接端子向外伸出0.15mm至1.0mm。所使用的衬底2是由聚酰亚胺作成的并具有75μmt的厚度。每个连接端子3是由重为102的铜箔作成的,端子布置的间距为0.8mm。
从图12中所示的测试结果可清楚地看出,上述第二最外行的连接端子3b的抬起是可靠性试验初始阶段中或在可靠性试验后接触电阻不稳定的原因。
为了对接触电阻的不稳定进行补偿,在连接端子3的排的两侧设置了一特定数目(2至10)的空端子12,如图16中所示。但是这种布置产生了下列问题。
(1)有时由于产品设计的限制需将连接端子3布置在一有限距离(长度)中。在此情况下,设置空端子就相应减少了连接端子3的间距,而在这种减小的间距情况下连接这些连接端子会引起漏电或其它故障,这将会产生可靠性的降级。
(2)另一方面,当没有减小连接端子3的布置间距地设置空端子时,被连接端子3占据的区域增大了,这就引起产品尺寸的增加。
此外,在传统的图16的弹性接线板中,用来使连接端子3相对对面的连接端子进行定位的定位标记13设置在衬底2上信号输入侧的连接端子3的排的两侧及信号输出侧的另一连接端子排的两侧。这就使弹性接线板1在连接端子布置方向中的长度增大,并由此增加了整个产品的尺寸及材料的费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接线板,它具有减小的尺寸及增大的可靠性,并提供这种弹性接线板通过非均质导电膜和电路板形成的可靠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弹性接线板,它包括一个弹性衬底,其上装有一块集成电路并具有一个总体为矩形的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包括衬底第一边缘及与该衬底第一边缘相毗连的第二及第三边缘的一部分,及设置在该衬底连接部分中的多个连接端子,这些连接端子垂直于所述衬底第一边缘延伸并沿该边缘布置。包括第二及第三边缘一部分的连接部分的对立端部分各自未延伸到超出紧贴着第二及第三边缘的连接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200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推式存储装置
- 下一篇:灵芝孢子粉生化品原料的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