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卤化苄双羰化制备苯丙酮酸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4119286.5 | 申请日: | 1994-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17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6-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兵;罗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C59/84 | 分类号: | C07C59/84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兰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晓佳 |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卤化 苄双羰化 制备 丙酮酸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金属钴簇催化卤化苄双羰化反应制备苯丙酮酸的方法,它包括如下几个步骤:在铁钴簇催化剂作用下加压双羰化反应,产物经分离、酸化,萃取、浓缩得白色结晶。
已知的苯丙酮酸的合成方法,不仅反应条件苛刻,而且需要用特殊结构的起始物经多步反应才能完成,困难较多。
在OE2600541中首次以PhCH2Cl在乙醇中与一氧化碳作用,以Co2(CO)8为催化剂经双羰化反应,得到71%苯丙酮酸,29%苯乙酸,该方法收率高,操作简便,产物分离容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选用新型的金属异核钴簇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克服了原来Co2(CO)8为催化剂在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从而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合理,可行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选用了在空气比八羰基二钴稳定的催化剂,用可能少的步骤和原材料得到苯丙酮酸,有利于工业生产。
苯丙酮酸是精细化工的中间体,是合成α—氨基酸的重要中间体,也是重要的动植物新陈代谢的产物及人造甜味素的原料,在医药生化及农药等生产中有着较为广泛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本发明选用异核钴簇络合物为催化剂,以二氧六环(C2H4)2O2为溶剂,在碱性介质氢氧化钙作用下,在带有搅拌的高压釜中与一氧化碳反应,压力1.0—6.0MPa,温度控制在25—70℃,反应液pH值在7.1—13.5,最好为8—13反应6—10小时,结束后反应液过滤,固体用水和乙醚反复洗涤,洗涤后的固体用盐酸酸化,终点pH控制在1—3之间,并用乙醚萃取,蒸发干燥得粗苯丙酮酸,重结晶得白色晶体。酸化所用HCl的浓度范围10—15%。母液同样用盐酸酸化,终点pH值控制在3以上,乙醚萃取,蒸发,干燥得粗苯乙酸。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苯丙酮酸收率在28.9—95%,纯度可达97%以上,熔点155—156.5℃。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整个制备过程所使用的化工原料价廉易得,生产工艺比较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期短。
2、所选用的催化剂在空气中较为稳定。
3、一氧化碳原料气,可使用富含CO的工业尾气。
本发明下面将作进一步描述。
例子1,取1.0g苄基三甲基季铵盐十二羰基三钴铁簇合物[C6H5CH2(CH3)3N]+[FeCo3(CO)10]-:100ml二恶烷(C2H4)2O2;7.7g(0.061mol)氯化苄;9.26g(0.125mol)氢氧化钙;38ml水同时加入带有电磁搅拌的高压.釜内,用2.0MPa的一氧化碳冲洗三次,再冲入一氧化碳,在温度65℃,3MPa反应,在搅拌条件下保持8小时,补充一氧化碳保持衡定压力,直到一氧化碳不再吸收为止,反应结束后,高压釜冷至常温,取出混合物过滤,固体用水和乙醚洗涤三次,洗涤后的固体溶解在盐酸中,溶液用乙醚萃取,浓缩除去乙醚,干燥后得苯丙酮酸9.5g收率95%。
例2,按例1所述条件和过程,将催化剂改为氯甲川九羰基三钴ClCCo3(CO)9取1.0g在3.0MPa反应压力下反应6小时得产物8.0g收率77.2%。
例3,按例1所述条件和过程,改用催化剂(C2H5)4N-[FeCo3(CO)12]0.5g,反应压力3.0MPa,反应时间6小时,得苯丙酮酸5.5g收率53.1%。
例4,按例1所述反应条件和过程,改用催化剂为(C4H9)4N+[FeCo3(CO)12]0.5g其余条件与例1相同,得苯丙酮酸5.0g收率48.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92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疤痕烫伤膏
- 下一篇:用高岭土合成高白度4A沸石的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