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元中草药植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4117680.0 | 申请日: | 1994-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78A | 公开(公告)日: | 1995-11-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日章;吴日昕;刘露;杨素乔;吴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日章 |
主分类号: | A01N65/00 | 分类号: | A01N6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51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元 中草药 植物 杀虫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性杀虫剂及制备它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农用杀虫剂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由于化学农药的生产和使用毒性大,残留量高,对使用者和消费者健康威胁很大,对土壤环境的污染严重,长期使用易引起害虫的抗药性。这些都是世界各国急待解决的问题。
微生物杀虫剂虽然比较安全,但多数因药效作用缓慢、击倒力差、杀虫范围窄,须高浓度使用,因此难以推广应用。
近期有利用单一植物提取物或采用几种植物提取物混合后制成杀虫剂,如CN 1063601A公开的技术。但由于选择的药物配方不够理想,制备方法欠缺科学性,多数产品药力差,击倒力弱,质量不稳定,杀虫效果差,一般使用浓度都为200-500倍水溶液,达不到化学农药的实际水平,使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广谱型植物性农用杀虫剂及其制法。
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目的。杀虫剂主要由以下的中草药原生植物的提取物构成,按原料总重量计算:
苦参 3-13%,白花除虫菊 1-45%
百部 3-12%,狼毒 2-12%
苦楝 3-12%,闹羊花 0-20%
马前子 0-20%,鸟头 0-20%
雷公藤 3-13%,烟草 5-45%
鱼藤 1-20%,毒芹 0-15%
青蒿 1-15%,蛔蒿 0-15%
制备的主要过程是:经原料的精选、脱水、粉碎、浸泡、过滤、蒸煮、再过滤、浓缩等处理,分别提取各原生植物的有效成份,再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农用乳化剂等助剂进行混配,制成多元中草药植物杀虫剂。
结合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
由于采用多元中草药原生植物的提取物作为杀虫活性物,主要化学成份为左旋烟碱,毒藜碱、去氢毒藜碱、鱼藤酮、鱼藤素,士的宁、除虫菊素、灰菊素、雷公藤碱、雷公藤定碱,马前子碱、木毒素、杜鹃素、羊踯躅素,苦参碱、川栋素、苦栋毒碱和苦栋碱,狼毒素,百部碱、山道年、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杀虫广谱,对红蜘蛛、菜青虫、蚜虫、辣椒烟青虫、食心虫、黄跳甲虫、蓟马、稻叶蝉、粘虫、茶尺蠖、家虱、跳蚤等多种害虫、鳞翅目害虫都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并兼有一定的胃毒作用,其毒性成份极易自然降解和生物降解。因此本杀虫剂对农作物基本没有残留毒性,对土壤、环境无公害、无污染。
制备时,首先应对中草药植物进行精选,每种原料应是纯净的干品,避免霉变、虫蛀、变色、变味、变质之类伪劣品,即按常规选取原料。原料可在一定压力下,密闭脱水也可采取其它方式。脱水后的原料破碎成1-6mm之块、片、条或其它形状均可。粉碎后的原料在10-40℃酸性水溶液或有机溶剂中进行浸泡,1-10小时;过滤后再以酸性水溶液或有机溶剂复渣蒸煮,蒸煮温度40-130℃、1-8小时,浸取效果为佳。酸性水溶液,如1-5%的盐酸水溶液,硫酸水溶液,甲酸、乙酸水溶液或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醚、甲苯、二甲苯,C4-C3的直链烷烃、烯烃、芳烃、混合烃等有机溶剂均有较好的使用效果。蒸煮后再过滤,除渣;对滤液按常规进行浓缩。
当用水、酸性水溶液浸泡,提取有效成份时,应对浓缩液采用0.1-1N的氢氧化铵,碳酸氢铵,碳酸氢钠,碳酸钠等调酸值,使PH在3-7.8之间。
当用水,酸性水溶液浸泡,提取有效成份时,还应对调酸值后的浓缩液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可采取添加各种防腐剂或蒸煮等方式进行。
提取各原生植物的浓缩液混配时,可采用HLB=8-15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乳化剂加入量为浓缩液总重量的3%-18%。如HLB为8-15的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乳化剂可以采用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混配后搅拌均匀,即得到中草药植物杀虫剂。
浸泡和蒸煮过程中的水溶液或有机溶剂,经过浓缩,蒸出过量的水或有机溶剂,这些水,有机溶剂可分别经过冷凝回收,闭路循环使用,以降低消耗,防止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日章,未经吴日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76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