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型土壤饲料的配制及生产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94116072.6 | 申请日: | 1994-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17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8-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厚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厚德 |
| 主分类号: | A23K1/00 | 分类号: | A23K1/00 |
| 代理公司: | 南开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祚铭 |
| 地址: | 06100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土壤 饲料 配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属于饲料生产技术。主要涉及复合型土壤饲料(简称TR-2饲料,T,R分别为土和壤二字的汉语拼音字头)的配制及生产工艺。
80年代初以来,有关天然矿物作为饲料的研究,如利用风化煤作为蛋白饲料的研究[1],天然佛石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实验与应用研究。日、美、加及东欧等国家的研究都表明有提高动物成活率和抗病能力。我国近年使用麦饭石的研究实践也表明天然矿物对提高人畜抗病能力及补充微量元素,均有一定成效。但上述天然矿物原料受地区和运输条件的局限,其次,除风化煤含有少量待转化的粗蛋白外,均不含动物所需的蛋白质,不含生物活性和能量物质。早在七十年代,国外已开始固体发酵饲料的研究,较为成功的技术如运用钻石V发酵法(Diamond V Process TM)研制的钻石牌酵母元,是一种可大幅度提高畜禽产量的饲料。但此技术只用一类微生物作为发酵菌种,不具有多种微生物混合发酵的营养互补作用,而且设备复杂,价格昂贵,不宜引进。我国八十年代初以来也开展了固体发酵饲料的研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国内外尚无先例的全新的复合型土壤饲料制造技术。将经简单预处理的土壤直接混入作为核心组分的特制浓缩复合型土壤饲料中,用于饲养畜禽鱼虾等动物,可大幅度节约粮食,生产和使用简便。
本发明的特点是将特制蛋白原料,生物活性原料,鱼粉,矿物质等组成的浓缩物(浓缩复合型土壤饲料)与无毒、无污染、无杂质的普通土壤等两部分为原料,均匀混合而成的新型复合型土壤饲料及其专门生产技术。
复合型土壤饲料的核心部分为浓缩复合型土壤饲料,约占10%(其中发酵蛋白原料为5%,生物活性原料为2%,鱼粉为0.2%,磷酸氢钙为1.8%,骨粉为1%);复合型土壤饲料的主要部分是经简单预处理的非耕作层中的“壤土类”土壤,约占90%(干重)。
浓缩复合型土壤饲料中发酵蛋白原料是由植物性原料(粮食42%,粮食下脚料26%,油料下脚料30%,含氮无机盐2%)经微生物组合菌种发酵并调质而成。组合菌种为以下四类十三种微生物:
A)细菌4株:
光合细菌(Rhodoruln SP)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us)
广黄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flavigena)
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B)酵母菌5株:
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
树状假丝酵母(Candida arborea)
拟内孢霉(Endomycopsis SP)
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s roseus)
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C)放线菌1株: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SP)
D)丝状真菌3株:
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
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
黑曲霉(Aspergillus)
复合型土壤饲料生产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一、土壤的选取和预处理
1.取土:
(A).一般要在距地面60cm以下,非耕作层取土。因非耕作层中的可耕土即有能为动物利用的多种物质(含可溶性蛋白,糖类,氨基酸和Ca、K、P、NO-3、NH+4以及B、Cu、Mg、Mo、Zn、Mn等微量元素),也少受农药、化肥和杂菌污染。
(B).要远离化工厂及其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处。
(C).避免使用石灰质土壤,以防饲料中Ca、P、失衡。
(D).取粘性不大,不含砂砾石块微显沙性的“壤土类”土壤。
(E).腐殖质含量不高的土壤,否则大量胡敏酸会干扰动物机体代谢。
(F).土壤含水分应在9~18%。
2.预处理方法:将取得的土打碎后过筛(16目)备用。
二、蛋白原料的制作
(1)菌种培养:除细菌类菌种需四级培养外,其余三类菌种均按三级培养。
(2)发酵工艺流程:按规定配比将蛋白原料的培养(基)料(粮食42%,粮食下脚料26%,油料下脚料30%,含氮无机盐2%)称重→混合→润水→灭菌→接种→搅拌(或打料)→培养(地面浅层式,质检→包装(备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厚德,未经王厚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60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