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法监测注水井注水推进方位的测试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4115488.2 | 申请日: | 1994-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76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24 |
| 发明(设计)人: | 丁庆年;张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港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47/10 | 分类号: | E21B47/10 |
| 代理公司: |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石筱岩 |
| 地址: | 30028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监测 注水 推进 方位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石油地质、采油工程测定注水井注水扩散方位的测试方法。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提高注水效果,防止注入水沿高渗透带突进造成水淹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是放射性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这种技术是在注水井注水作业时注入放射性示踪剂通过周围受益井取样分析其放射性活度,根据测得的放射性活度来绘制曲线,通过对曲线的综合分析来了解井间非均质特性及井间注入流体的动态,以此方法来达到井间监测的目的。这种测试技术的测试成本高、测试周期长,放射性示踪剂的半衰期不易控制,半衰期长会影响再次施工,半衰期短井间监测不到示踪剂,使之示踪剂物质制备困难,另外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环境、地层均可造成伤害和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利用油水井套管做接地体向地层供电,通过向注水井注水层段注入含有高矿化度浓度的工作液,地面布置环形测试点,利用动态监测仪来监测因工作液扩散引起的地面电位变化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1)被测井与电流返回井的确定
根据被测井井身结构参数,在被测井周围1000-3000米以内,选择一口井深大于或等于被测井测试层位的井作为供电电流返回井;
(2)施工参数的选择
注入工作液:选择具有高矿化度浓度的溶液作为注入工作液;
注液泵压:控制在低于地层破裂压力及注液设备允许的范围以内;
测试半径:根据地层渗透率的大小、注液量的多少确定内、外圈的测量半径;
测试点夹角:以被测井为圆心,呈放射状对应布置两圈测点,相临两测点间圆心夹角6°-30°,每圈设置12-60个测点,每个测点处打入一个测量电极,相邻两个测试点间用多芯电缆连接;
接地电阻:被测井地区大地接地电阻小于4Ω;
(3)注液施工;
(4)数据录取和计算测量结果。
在注水作业中,将含有一定量电介质的高矿化度浓度的工作液注入注水层段,这部分注入地层的工作液可看成是一个场源,由于场源的存在使原电场的分布形态发生改变,利用油水井套管做接地体向地层供电,使大部分电流集中到工作液一带,致使工作液周围地层介质中的电流密度减少,通过在被测井周围地面环形布置多组测点,使用高精度的电位观测系统,跟踪监测注液施工过程中地面电位的变化,最后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绘制电位变化曲线,通过对曲线的综合分析,来达到解释推断注水井注水推进方位的目的。
附图为测试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例进一步说明:
附图中:被测井1、电流返回井2、发送机3、测点4、工作液5、异常场电流密度6、正常场电流密度7、地层介质8、供电线9、套管10、外圈测点11、内圈测点12、外圈测量电缆13、内圈测量电缆14、DYL-1型动态测量仪15、发电机16。
根据生产单位提供的被测井1,在其周围1000-3000米的范围内选择一口深度大于或等于被测井作业层段深度的井,作为供电电流的返回井2,根据线电极接地电阻的计算公式:
R=ρ×ln(4L/d)/2π L
式中:
ρ—地层电阻率 (Ωm)
L—1/2套管长度 (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港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院,未经大港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54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沉淀二氧化硅
- 下一篇:蒸汽发生器设备的标准喷煤嘴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