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彩色镜面不锈钢的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4115478.5 | 申请日: | 1994-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22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3-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刚 |
| 主分类号: | C25D11/34 | 分类号: | C25D11/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66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彩色 不锈钢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的表面电化学氧化的着色工艺。
目前的不锈钢电化学氧化着色工艺中,多采用硫酸和铬酸混合溶液的电解液,在高温搅拌的情况下,以直流电或低频交流电的形式进行阳极电解,或阳极电解同时阴极电解硬化,然后进一步阳极电解硬化的方法。例如日本专利说明书特公昭61—127899中,即采用了低频方波电流和硫酸+铬酸为电解液进行电化学处理,然后进一步阴极电解硬化的方法。但过去的氧化和硬化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着色膜的稳定性、均匀性、坚固耐磨性较差;(2)不适合处理大面积板材。由于存在上述问题,着色不锈钢一直未得到广泛应用。
本发明采用SUS304BA不锈钢板材的原材,经过镜面抛光→除油→活化→电化学氧化→电解硬化→化学硬化的表面处理工艺,使不锈钢着上鲜艳光亮的色彩,可分别着上黑、蓝、紫、咖啡、金黄、粉红、绿色及各种过渡色。其中,(1)电化学氧化采用低频、超低频交变电流作为外加电流,电解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如下:
硫酸(H2SO4) 300—800 g/L
铬酐(CrO3) 120—300 g/L
OP表面活性剂 0.2—2.0ml/L
酒石酸 4—20g/L
水 余量
温度 45—90℃
阳极电解电流密度 0.1—3.0A/dm2
阴极电解电流密度 0.1—3.0A/dm2
阳极电解电流时间 ≥2.5秒
阴极电解电流时间 ≥0.5秒
时间 2—40分钟(2)着色膜的硬化采用电解硬化和化学硬化的联合硬化方法,电解硬化采用铬酐150—300g/L+磷酸(比重1.74)2.0-5.0g/L的电解液,染色不锈钢作为阴极,电流密度取0.1—1.0A/dm2,在10—40℃条件下电解硬化5—20分钟;化学硬化采取将不锈钢浸入1—5%的Na2SiO3水溶液中95℃以上至煮沸的条件下硬化3—10分钟。
由于本发明在电化学氧化时加入了OP表面活性剂和酒石酸等有机添加剂,提高了电化学氧化的过电位,因而着色层均匀且光洁度高,适于大面积板材的表面处理;同时,本发明采取了电解硬化和化学硬化联合硬化的方法,提高了着色层的稳定性和坚固耐磨性,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电解硬化或单独使用化学硬化。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化学氧化加于待着色不锈钢上的电流波形。
电化学氧化电解液采用配方及工艺条件如下:
硫酸 500g/L
铬酐 250g/L
OP表面活性剂 0.2ml/L
酒石酸 8g/L
温度 55℃
一个周期中阳极电流时间 30秒
一个周期中阴极电流时间 30秒电解硬化电解液配方及工艺条件如下:
铬酐 250g/L
磷酸(d=1.7) 2.5/L
电流密度 0.4A/dm2
温度 室温
化学硬化硬化液配方及工艺条件如下:
Na2SiO3 2%
温度 煮沸
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氧化条件所得色彩及其耐磨性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刚,未经张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54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