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形的眼内透镜插入用器具无效
申请号: | 94115003.8 | 申请日: | 199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50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13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敏之;菊池敏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彦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透镜 插入 器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因白内障开刀将眼球的晶体取出后替代该晶体而将可变形的透镜插入眼内时所使用之眼内透镜插入用器具,特别涉及保持构件的插入筒经改良之可变形的眼内透镜插入用器具。
一般作白内障眼球晶体的摘除手术时,眼球上切开的切口(in-cision)愈小,手术后发生散光的机率愈小。
为此,已被开发出一种使用超音波乳化吸引装置的所谓超音波晶体乳化吸引术(KPE)。依此技艺是利用上述超音波乳化吸引装置,将白浊化之晶体打碎及乳化后将其吸出。如此仅对眼球切开约4mm的切口即可将晶体摘除。这与在摘除晶体时需切开约10mm的切口的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相比,显然进步。
为配合上述的小切开手术法,目前已有一种可自小切口插入眼内的眼内透镜被开发出来。传统的眼内透镜是具有由玻璃或塑胶等硬质材料制成的光学部(optical part),因此移植时的切口大小必须大于该光学部的直径。多种场合,切口大小在6.5mm或更大。由于此种关系,纵使依KPE手术自小切口摘除晶体,在插入硬质的眼内透镜时,需要将切口再度切开扩大。
在日本特愿昭58-18005中有揭示一种可自眼球之小切口插入的可变形的眼内透镜。此透镜1如图6所示,是由以具有所定的记忆特性的可变形弹性体形成的光学部2及将此光学部2支持于眼内的支持部3所构成。支持部3及光学部2系以不同种类的可挠性材料形成,将基部3a埋入光学部2的外周部加以固定,将先端部3b弯曲并把二个支持部3对称的配置。另一种是如图7所示,具有与图6所示的光学部相同的光学部2,而在此光学部2的外周对向且一体的形成向外突出的薄片状支持部4以支持光学部2之构造。
至于可变形的眼内透镜插入用器具,则有例如揭示于日本特愿平3-14206号者。此插入器具,如图8所示,备有:前端部设有其窄宽部位在先端侧的装配沟5a的大致筒状器具本体5,由嵌插于容器本体5的推出轴6及为使该推出杆6进退而螺入器具本体内的筒体7构成的推出机构8,及插入筒(插入嘴)11突出于备有开闭机构9的透镜保持部10的先端侧的保持构件12。
上述透镜保持部10系于插入筒11的后端一体的设置固定半筒13,同时于靠近插入筒11的后端开闭自如地设置对向于固定半筒13的可动半筒14,借铰链连结固定半筒13及可动半筒14的下缘,并于固定半筒13及可动半筒14的上缘分别向上方突设固定压板15及可动压板16。
另外,由可动半筒14、铰链部及可动压板16构成开闭机构。当关闭该开闭机构9时,可动压板16触及固定压板15而可动半筒14触及固定半筒13,使其形成与插入筒11同轴的筒状。插入筒11的基端侧的内径为固定,它是和固定、可动半筒13、14接合形成的筒状部内径同径,只在先端部11a形成先端渐细的截锥状(taper)。
利用此种插入器具将可变形的眼内透镜1替代眼球晶体插入眼内时,于开闭机构9开放状态,将眼内透镜1设置于卸下自器具本体5的保持构件12的透镜保持部10,随后关闭开闭机构9即可使眼内透镜变形为较小形,保持此形状下,将保持构件12的固定、可动压板15、16以外的大部分由装配沟5a嵌装于器具本体5的先端部内,并使上述压板15、16突出于装配沟5a的上方。
在此状态下,使保持构件12前进,将压板15、16压入装配沟5a的窄宽部,并将开闭机构9装脱自如地装配,同时使插入筒11自器具本体5的先端突出,即可将插入器具组装完成。
依上述组装完成后,旋动插入器具的筒体7后端部的操作筒7a,使处于后退位置的推出杆6向前移进,则可借推出杆6的先端部将眼内透镜,自保持构件12的透镜保持部10经由插入筒11推出,继之经由形成于眼球的约4mm的切口,将眼内透镜插入眼球内,此时靠形状记忆特性,眼内透镜1的光学部2乃由变形成小形状态恢复至变形前之原较大形状。
上述插入器具的器具本体5、推出杆6及筒体7为金属帛制而保持构件12则为具可挠性的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形品。
然而,由于上述的传统眼内透镜插入用器具系将在保持构件的透镜保持部使光学部变形较小形状的眼内透镜,借推出机构的推出杆经由插入筒内插入眼球内,故透镜在抵达插入筒的先端部止,系保持着在透镜保持部受变形的形状,在插入筒的先端部无法使光学部急剧地变形为更小形状,于是有下述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佳能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50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轴磨削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具有触摸面板的便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