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乌龙茶饮料的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4114027.X | 申请日: | 1994-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64C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04 |
| 发明(设计)人: | 於新根;李民乾;徐耀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B01D3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晋光,刘珍 |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乌龙 茶饮料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乌龙茶叶为原料、清澄、可长期保存的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通常罐装乌龙茶是将茶提取液经过过滤或离心分离后,热封到容器中,再经高压杀菌釜110-125℃、15-30分钟杀菌制成(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平1-202247)。由于杀菌时间比较长,茶的品质会因长时间高温而变差,生产效率也比较低。另外,为了防止和减少茶饮料存放中产生混浊和沉淀,有的采用酶分解法(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87103320A;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平3-280832),有的加入钙化物(如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平3-290151)等进行处理,为了防止茶饮料氧化变质,有时要加入异—抗坏血酸或异—抗坏血酸钠,在罐装时要充入氮气置换罐内的空气(如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平1-240145),设备复杂,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加入抗坏血酸后,在高温作用下,往往会使茶汤产生一种异味,并且不易完全消除;充氮处理,如氮气纯度不高,反而会加快茶饮料的氧化变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比较简便的装置生产清澄可口、可长期保存的乌龙茶饮料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1.按常法,先将乌龙茶叶磨碎,再用加热的去离子水提取,制得水溶性茶成份的提取液;2.用纳滤技术处理所制得的提取液,把蛋白质等高分子量成份及细菌滤除,得到精制的浓茶汁;3.用纳滤技术,滤除去离子水内的微粒、微生物和细菌后,再以适当比例稀释浓汁后满封装;4.将封装后的茶饮料用巴氏法杀菌后贮存;该钠滤提取液的纳滤膜的截流分子量为2-7万。
进一步,上述水溶性茶成份提取液系将磨碎的茶叶用95℃的去离子水搅动提取;纳滤去离子水的纳滤膜的截流分子量为1-2万;所说的满封装是罐满封装或瓶满封装。
本发明的优点是:1.不添加抗氧化剂,改进口味;2.不用充氮,简化了设备;3.不用高压杀菌釜,提高生产效率,改进品味;4.不用酶和钙化物等化学添加剂,为纯天然饮料。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描述,进一步提供本发明的技术细节。
(A)实施例1,将一公斤的乌龙茶叶粉碎,分装于8只140目的不锈钢丝网内,用15升95℃的去离子水在不断的搅动下提取15分钟,制得水溶性茶成份提取液。提取液经两层200目不锈钢丝网预过滤后,再经截流分子量2万的纳滤膜纳滤,得到精制的浓茶汁。之后,用经过截流分子量为2万的膜纳滤后的去离子水,以1∶3比例稀释装罐。本实施例使用标称250毫升的三片式满装型易拉罐,对其装满(约280毫升),藉溢流排掉罐内空气,实现满装罐,最后,对封罐后的茶饮料在95℃下巴氏杀菌5分钟,冷却至室温贮存(样品A)。本实施例也可采用瓶装满封装。
(B)比较例1,同(A),只是装罐时只装250毫升,留约30毫升的空间(样品B)。
(C)比较例2,余同(A),只是最后茶饮料中加有125ppm抗坏血酸(样品C)。
本发明的效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40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强化烃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 下一篇:异丙醇尿素脱蜡工艺溶剂回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