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造硫酸钾的新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94111797.9 | 申请日: | 1994-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95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忠 |
| 主分类号: | C01D5/06 | 分类号: | C01D5/06 |
| 代理公司: | 四川高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澎 |
| 地址: | 6114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硫酸钾 新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芒硝(Na2SO4或Na2SO4.10H2O或精制硝水)和氯化钾(Kcl)为原料,制造硫酸钾(K2SO4)生产工艺的改进。
以芒硝和氯化钾为原料,经复分解反应制取硫酸钾,是工业化生产中最主要的生产方法之一。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Na+、K+、∥Cl-、SO4-2-H2O”四元体系相图。复分解反应主要分成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习惯上称为“第一段转化”,下称“一转”)是使芒硝和氯化钾转化生成钾芒硝(Na2SO43K2SO4),其反应式为:
第二步(习惯上称为“第二段转化”,下称“二转”)是使钾芒硝与氯化钾转化生成硫酸钾,其反应式为:
这种分两步进行转化的方法,习惯上称之为“两段转化法”,又叫“钾芒硝法”。其工艺要点如下:
1、经“一转”分离钾芒硝后所得的“1号母液”与“4号母液”“兑卤”后的混合液,进行蒸发处理,分离出晶体氯化钠(NaCl),并加工成付产品。
2、分离氯化钠后的“3号母液”,经“冷却、结晶”后,第二次生成钾芒硝,经过滤分离后得钾芒硝和“4号母液”。
3、将“4号母液”返回蒸发系统,与“1号母液”进行“兑卤”。
4、合并1、2两步所得的钾芒硝,送“二转”配料。
5、在“二转”中,钾芒硝与氯化钾转化生成硫酸钾。经过滤分离出硫酸钾后得到的“2号母液”,返回“一转”配料。完成一个无排放的“闭路循环”过程。
上述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中国化肥手册》(“化工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南京化学(集团)公司”主编,1992年3月版)No255-256上所公布的“氯化钾、芒硝转化生产硫酸钾流程示意图”及其说明,即是现有技术中“两段转化法”的典型工艺。
上述工艺的主要缺点是:
1、“一转”所得的“1号母液”,必须要有“4号母液”与之“兑卤”至一定组份后,才能进行蒸发处理。而且在开车时,尚无“4号母液”的情况下,还必须要先配制足够量的一种与“4号母液”相同组份的溶液,供给蒸发工序开车时“兑卤”用。
2、蒸发脱盐后的“3号母液”,还必须要经“冷却、结晶”处理。第二次生成并分离钾芒硝。
所以。上述工艺具有流程不合理,设备多,操作复杂等一系列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提供一种流程更加合理,投资更省,操作更加简便的制造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措施来实现的。
本发明仍采用“两段转化,闭路循环生产K2SO4的基本方法,在其它工艺特征不变的条件下,将其工艺路线缩短,即将“一转”分离钾芒硝后的“1号母液”直接进行蒸发脱NaCl处理,1号母液经脱NaCl处理后的“3号母液”直接送入“一转”进行配料。
开车时,由Na2SO4和KCl配料进行“一转”,分离钾芒硝后得到与“1号母液”组分相同的母液,并将其直接用于以下的蒸发操作。
采用了以上的措施后,本发明工艺具有明显的优点:
1、取消了“兑卤”工序,开车变得十分简便。
2、取消了“冷却、结晶及二次分离钾芒硝”等工序,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条件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流程显著缩短,操作更加简便,设备投资减少。
另外,采用本发明工艺的生产设备除了可采用的芒硝为原料(即全部或大部分采用无水硫的钠进行配料)外,还可全部采用精制硝水(即经净化处理过的Na2SO4溶液-无水硫酸钠的半成品)代替无水硫酸钠作原料进行配料,对于元明粉(即无水硫酸钠)生产,采用本发明方法,使流程更加合理,生产成本更低。
在其它工艺特征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本发明工艺流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工艺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忠,未经李志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17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山矾防霉杀虫剂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中性皂粉及其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