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五笔字型根位提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4110890.2 | 申请日: | 199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82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9-27 |
发明(设计)人: | 杨仁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仁昭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笔字型 提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和学习使用五笔字型汉字编码输入计算机时,从字根找键位的方法。
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技术,即现在广泛流行使用的五笔字型汉字编码方案。本课题实际上是对现方案的改进和补充。任何新华书店都能找到此项久已公开的技术文件。
现行有关的技术是这样的,设计者根据汉字字型和笔划,把汉字字根分成五区二十五类。编有一道字根助记词,概括和助记住了五笔字型字根的全部内容。但是在字根找位方面,该助记词力量微弱,作用不够理想。不能达到快速找位的目的,操作者和学习使用者,不得不跟随设计的思路、看字型首笔和二笔,但有的人写字开笔不尽相同,还要连记带算,通过长久练习,才能掌握。该方法显得麻烦,脑力负担重,是一般普通技术人员及脑力中等的人学习时的一道难关,本人在实践中受珠算口诀的启示,决心加以改进和补充。
本发明的思路是这样的,认为即使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当中,也要加强重视人脑协同工作的作用。不要以为人脑的参与工作减少得越多越先进,单纯追求高度自动化,会使技术方案变得复杂,设备昂贵,以及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某些环节用人脑和双手配合工作,会使技术方案变得简易,实际可行性增强等优点,所以我想到在字根找位方面,花很少一点点时间训练人脑,掌握和记住一道顺口好记的短文,操作时配合电脑,就能解脱许多无效的烦恼。因此,我想通过一种简易的根位符号互相换算的方法,作为操作时的工作手段。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直接的、轻松的、难忘的、从字根找键位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采用一种由五笔字型码的键名与英文键位名,短距离一一粘合和联系和的直读方法。先找出键名,跟着就提示出全组字根是在与该键名相同的键位。但简单的直接联系,印象仍不深刻。所以又采用了变简单的抽象联系为可供三维思维的形象联系的方法。因此设计了一套整齐的、声律和协的、用谐音汉字代替英文键位的和由有内容的文句组成的提示短文,整个短文又可分段设想成四个虚构的宋代故事,读熟后,在操作时就可直接呼出或提示出全部字根的相应键位。依据同一构思原理,还发明了五笔字型一级简码的找位方法,也有一个提示短文,只是故事性较差一点。这在一级简码关系不大。两个提示短文一点也不混淆,而是各司其责。
任何有相应文化程度的人,采用本方法找位时,都能感到省时省力,此方法还兼有熟习英文键盘布局的功效。对加快拆分字根也有帮助作用。
实现的方法:第一首先是要读熟和记住“五笔字型字根助记词”,第二再读熟本提示短文。第三,要设想和理解此虚构的故事情节。第四,要弄懂其中的汉语语法,如有些括号内的字是作为人名或地名去理解的。第五要分清短文中那些是谐音字和装配字,它们都有各自的位置。短文念熟以后,操作时就能有条不紊,轻松地找到键位,特别是对非专业打字人员或中老年脑力欠佳的人有用,对现已学成的熟练的专业打字人员作用小些。同时也不能克服五笔字型码的其他难点,如二级码和识别码的难记等。
实施举例,本人于九二年冬亲自实践效果良好。
总的来看,“五笔字型根位提示方法”是通过时间和空间在起作用的工作手段,以人脑和电脑各尽所能又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作用于计算机硬件键盘。在快速的动态环境中,操作几十个不相关的根位符号,达到互相交换的目的。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简化了用区、位计算找位的特征。分开了“字根找位”和“字根内容”两个不同的特征。利用了生物学上的韵声可久留,谐音能转换的规律。创建了立体思考的形象。是对原有技术的重要补充。填补了原有技术中找位功能不强的缺点。能使广大的普通科技人员包括年龄大和脑力弱一点的人都可以容易地学会和掌握电子计算机去工作。无论何人采用此方法后,在五笔字型字根找位,和一级简码找位及字根拆分上。都能获得省时省力的技术效果。提示短文见附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图1为“根位提示词”,其排列方向及编号顺序与原“五笔字型字根助记词”相同,图2为“一级简码键位提示词”,其方向顺序也同上。图中括号内的字是“人”或“物”的名字。图中三区二位的谐音字可选用的有,丫、哑、鸦、桠、鸭等,这些字在湖南方言中读音近似R。
参照附图说明虚构故事大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仁昭,未经杨仁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08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