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接近式脊柱骨接合术器械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4106971.0 申请日: 1994-05-09
公开(公告)号: CN1113745A 公开(公告)日: 1995-12-27
发明(设计)人: C·霍夫 申请(专利权)人: 苏发莫丹内克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B17/56 分类号: A61B17/56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道棠
地址: 美国田***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接近 脊柱 接合 器械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接近式(an    anterior    approach)脊柱骨接合术器械。

在脊柱器械领域中,对后接近式(aposterior    approach)器械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这种后接近式器械对许多病症仍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医疗器械。

但是,这种技术具有这样一些缺陷,即不允许直接进入椎骨体,这常常限制于它的使用,并促进了对另一种接近方式(例如前接近式)的探索。

虽然前接近式器械要比后接近式器械要精细和复杂得多,但这种器械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虽然这种接近方式要求医院要具有许多技术装备和环境条件,并需要对很高级的专门的矫形外科医生进行特殊的训练,但是对该领域的探索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所要触及到的椎骨的部位高度(level),目前已经进行了几种前接近式进入技术的实践。这几种前接近式手术是:

胸部的经胸膜的胸廊切开术;

胸腰部位的胸-隔腰切开术;

腰部的腰切开术。

对于上述手术的每一种,由于脊柱的右侧靠近比主动脉更脆弱和更不容易处理的静脉腔静脉,因此尽管靠近主动脉,最好还是从脊柱的左侧接进。

然而,沿椎骨体延伸的大静脉对于器械的安装仍有影响。

利用背腰脊柱的前接近法的技术也已被使用:

或者是为了矫正脊柱侧凸并保持它的矫正状态,

或者是为了治疗较大曲率半径的驼背或角形驼背。

一些外科医生对这种技术存有担心。但是,现已认识到它对于某些病症的治疗确有好处。它对于某些病症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外科学院派对于脊柱器械有什么样的想法,所有的外科医生都承认该技术有下列优点:

获得了竖直柱的扭转位矫正的改善和腰-背部脊柱侧凸的矫正效果的改善;

获得了器械稳定性的提高,驼背矫正效果的改善,神经减压的改善。

在脊柱的前部部位和中部部位直接观察待治疗的椎骨部分。

使用长度较短的器械和融合术;

较高的融合率,接近95%的程度;

由于直接接近脊髓,以及通过后部动作作必要的分散,可减少髓损伤的风险。

这些优点当然并不全面,还有下面所述一些:改进的减压效果,非破坏性,因此可以保留后部的稳定性组织,例如肌肉和韧带,等等。

由于发展一种前进接近式器械的兴趣所致,许多种技术性建议业已被提出来,可总结为以下几种:

使用板或类似物的装置,板的两端固定到椎骨上,并位于待治疗的椎骨部位的两侧;

使用杆,通常为两根杆的装置,两根杆之间通过一个横向梁进行固定连接,两杆固定在横梁上因而形成一个矩形框架。

所提出的每种结构都有其优点,但也有其缺点,结果是,所说的装置没有或很少被采用。

两个已知的例子有:

法国专利2651992号(8912187,发明人为J.M.LANRAIN)提出使用一种刚性的板。这种装置适合于变性部位的骨折和肿瘤的特殊需要,但是几乎不适合于椎骨变形。

法国专利2658413号(9001970,发明人为J.DUBOUSSET)提出使用两个沿脊柱固定的两个金属杆,两个金属杆之间由一个横向的梁相连接,使得装置具有一个矩形框架的结构。

这个技术方案较好地适用于脊柱变形的情形,但是仍不能满足所有技术和外科手术的要求。

特别是,构成装置的部件数目较多,这意味着需要一个较长的手术时间,因此尽管该装置较为有效,但是所需费用较高,因而妨碍了它的推广和市场化。简而言之,前接近式器械非常精细,因而给外科医生带来较大的风险,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应当努力将这种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它能够克服这些缺点,因而能以完全令人满意的方式治疗骨折,肿瘤以及脊柱形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置,它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或包含在两个平行的平面内的两根刚性的杆,至少两个用于横向连接所说的杆的连接块,所说的连接是以这样的方式,即杆在连接块内能够进行轴向的滑动并能够绕自身转动,所说的连接块中装置有夹持住杆使其不能转动和移动的机构,还包括为固定连接块所用的骨锚定部件(bone    anchorage    elements)。

两个连接块和两个相连的杆构成了矩形框架,它为恢复脊柱的轴向连续性提供了所需的全部稳定性,避免了矫正移动,并有助于骨移植的巩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发莫丹内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苏发莫丹内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69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