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端子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94105743.7 | 申请日: | 1994-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97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17 |
| 发明(设计)人: | N·高;K·怀特;P·贝克;A·本尼迪托;R·布雷特施奈德;W·拉迪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罗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24 | 分类号: | H01R4/2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辛 |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端子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端子组件。
上面提到的连接端子组件型式在这种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brochure of Quante Aktiengesellschaft,Uellendahler Str。353,D-42109Wuppertal/:“Connection Modules MX”)。在连接端子组件的现有技术中,引入线与引出线的端接只在很有限的线径范围内才可能。特别不利的是:由于在组件中所配置的触头的结构,在相互端接之后不可能有更大线径范围端接。有较大直径的户外电缆的端接是不可能的,或者较大直径的线在几次端接之后,由于非柔性的触头构形,不能保证较小线径的端接。
两引入线与两引出线的端接用的多触头从DE3137429C2的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触头是用片式弹性触头材料做的绝缘层移位触头,片的表面倾斜于导体端子方向且平行于各自的相邻元件。端接触头是在有U形截面连接端的下面,而且端接触头下面有延伸部分。
在所述现有技术的多路端接触头中,不利的是:只有很有限的线径范围能联接到一种触头构形。已经端接若干次较大直径的线以后,就不可能端接较小的线径,因为触头的几何形状不保证触头所需要的柔度。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前面提到的型式的连接端子组件,在这种组件里可以有选择地端接宽范围的不同线径的缆线。
这一目的是如此达到的,一种连接端子组件含有在绝缘移位触头上端接缆线的多触头并合有一个带螺丝的加压件,一中间件及一底板,其特征在于,多触头(20)是一闭合的分叉触头(6),并通过连接板(21)与绝缘移位触头(7)和插头片(18)联成一件,而绝缘移位触头(7)斜向布置在分叉触头(6)的后面。
连接端子组件能够不用特殊工具,用一种绝缘移位触头装置使塑料绝缘线与户外电缆互相联接,而借松开一种掣爪使它们分开,以便单独对它们测试。在底板上的触头可以安排例如电涌放电器。触头腔有抗腐蚀性气体及湿气的保护。连接端子组件可以用简单的一拍即合的方式插到市售的成形卡轧里。当几个连接端子组件互相邻接装成一组时,个别的组件可以从成形卡轧里简便地取下和重新插入,并不影响相邻连接端子组件的操作。触头的安排保证大范围内的线径可以端接。
采用现在的这种触头构形,较小直径的线和有较大直径的户外电缆可以端接,可以连续端接较大直径的线若干次然后端接较小直径的线。
下面将参考图中所表示的连接端子组件的实施例和多触头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描述。
图1为连接端子组件俯视部件分解图,
图2为连接端子组件仰视部件分解图,
图3为在连接端子组件中待总合的引出线多触头的侧视图,
图4是触头的前视图,
图5是在连接端子组件中待总合的引入线触头的侧视图。
根据图1,连接端子组件1包括一带塑料螺丝3的加压件2,中间件4和底板5。底板5与中间件以掣爪装置13互相联接并可松开。带塑料螺丝3的加压件2是和中间件4结合成一体的。装配之后,加压件2与中同件4差不多不可松开地互相联接着,只在狭窄的有限范围内彼此能错开些。底板5有掣爪装置14(图2),利用它把连接端子组件1插合到图中未示出的市售的成形卡轧里。
如图2中所示,通过加压件2上的开口9,未示的引出线送入两个分开的触头腔11,12。利用塑料螺丝3的加压件2,引出线直线向下移动进入中间件4。固定配置在中间件4中的双触头20的接触元件6,7(图3,4)穿透引出线的绝缘并与相应的导线气密接触。
接触元件6,7,根据图3及4中所示,相应做成双触头20为一体的形式。接触元件6是一闭合的分叉触头,布置在与线的轴线22成90°的位置上。接触元件7是一个绝缘移位触头,布置成倾斜30°。在两接触元件6,7之间的联接处配置有带偏转掣片15的插头片18。
根据图5表示的触头8是为底板5中引入线用的。引入线通过开口10(图1)送到触头8。触头8构形成绝缘移位触头19。中间件4上特殊形状的突起17起布线工具的作用(图2)。底板5上的触头8围绕着中间件4中双触头20的插头片18以叉形方式结合(图3),因而建立一种电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罗内有限公司,未经克罗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57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