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雪芽茶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4104470.X | 申请日: | 1994-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43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金石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中轻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家蔚 |
| 地址: | 5513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芽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特种绿茶—雪芽茶的制备方法。
茶叶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生产技术,茶叶的质量取决于鲜叶品质及不同的加工技术。茶叶除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茶树品种各自的内含物质成份及香气特点以外,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的形成都要靠加工技术来解决。因此,鲜叶原料是基础,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茶汁是制作工艺的关键。
苏州洞庭碧螺春、都匀毛尖和羊艾毛峰等茶与本发明雪芽茶一样都是名茶,同属于卷曲类,一般名茶都采用手工操作,碧螺春茶是用手在锅内沿锅圈进行揉捻;都匀毛尖茶是在锅边用手双把式揉捻;羊艾毛峰茶是在竹簸箕上揉捻;上述揉捻方法,容易使茶汁粘在锅上、簸箕上,故茶汁流失大,同样茶汁粘在锅上,形成茶锅巴,这样芽尖容易折断、破碎、成茶芽叶不完整,茶锅巴在高温下变糊,使成茶产生糊焦味,影响茶的质量和滋味。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采用新的加工方法,以达到成茶外形美、内质好、滋味正,生产周期短,从而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是杀青、揉捻、整形、提毫均在同一热锅不同温度下在机械手心中进行,手可松可紧,光滑、无吸附力。茶汁逐步流出,锅温逐步干燥,粘在手上的茶汁又回揉到茶叶上,锅温又将其干燥附于叶表。因此,茶汁既不粘锅又不粘手,此机械手为有一定厚度和弹性的凹性手掌型平板,机械手通过联动装置操作。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如下:
一、杀青:将鲜茶叶放入口径为70~80公分、温度为130℃~150℃锅中,投叶量400~500克,轻抛快炒,多抖少闷,杀匀杀透,时间为4~5分钟。锅的口径大,茶叶散得开,不易集中于锅底,高湿热气、生草气散发快,增进茶叶香气的形成和鲜爽味,提高成茶品质。
二、揉捻:锅温70℃~80℃,将杀青后的茶叶抛起,使其热气挥发,然后轻搓揉,反复几次,此时叶子柔软、叶温下降,再先轻后重再轻,由慢到快再慢,反复揉抖,充分破碎叶细胞,合计时间为12分钟。
三、整形:锅温60℃~70℃,反复搓揉,抖散于锅中,让茶条充分紧卷弯曲,时间10~13分钟。
四、提毫、焙干:锅温50℃~60℃慢慢搓揉,稍用力,使白毫逐步显露,最后密披白毫、焙干。
五、贮存:干茶验收后,用纸包装置于生石灰坛内,密封7~10天,待新鲜茶熟化,生青味全部消失后方为成品茶。
揉捻、整形、提毫工序之间没有截然界线,各工序相互配合,既揉捻也整形,既整形也揉捻,既提毫又整形。从鲜叶投锅到成茶起锅整个工艺过程为35~40分钟。
本发明工艺紧凑,流程时间短。杀青、揉捻、整形、提毫、焙干均在热锅中进行,各工序一环紧扣一环,高温湿气散发快,利于多酚类物质的固定,青草味的挥发,茶叶香气的逐步形成,使该茶滋味醇厚、香气浓烈,条形索紧卷弯曲,白毫满布,外形美观,茶汤浓厚。
本发明实施例:
一、杀青:将500克鲜雪芽茶放入口径为80公分、温度为140℃锅中,用机械手将茶叶抛起快炒,反复多次,时间为5分钟。
二、揉捻:取锅温70℃,将杀青后的茶叶在机械手上抛抖两下,让热气挥发,然后合于机械手心中自左至右或自右至左轻搓揉,再先轻后重再轻,由慢到快再慢,反复揉搓,合计时间12分钟。
三、整形:取锅温60℃用机械手反复搓揉,反复抖散于锅中,此手势慢,让茶条充分紧卷弯曲,时间11分钟。
四、提毫、焙干:取锅温50℃,用机械手慢慢搓揉,稍用力,使白毫逐步显露,最后密披白毫,焙干,使茶含水量为5.5%左右。
五、贮存:将验收后的茶用白纸分装为250克一包,置于生石灰坛内,密封8天,取出为成品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金石,未经李金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44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数据传输帧的方法及进行该方法的系统
- 下一篇:放电灯照明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