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准无冲击型钢轨接头无效
申请号: | 94103091.1 | 申请日: | 199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17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9-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树春 |
主分类号: | E01B11/00 | 分类号: | E01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2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型钢 接头 | ||
准无冲击型钢轨接头,属于铁道工程轨道结构领域。
现有轨道结构分“普通线路”和“无缝线路”两种,其中普通线路即有与轨纵向相垂直的接头。由于这种接头的存在,使机车车辆运行时造成接头处病害,加剧线路损坏,并对机车车辆造成严重冲击,加速机车车辆的疲劳破坏。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铁路运输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目前在一定范围内采用了“无缝线路”,有效地降低了轮轨冲击,减轻了线路养护工作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1)钢轨锁定段内承受很大温度应力,在一定条件下会诱发胀轨跑道或断轨现象。
(2)增加防爬锁定等工作,对养护技术要求很高。
(3)换轨与修复工作比较复杂等等。
为保留现有轨道结构的优点,克服其不得因素,提出本发明。
本发明由补偿磨耗型凸、凹曲面,轻底凸台及凹槽,“准无冲击型”接头曲线,加强型轨腰,凸曲面与轨底凹槽过渡面及凹曲面与轨底凸台过渡面组成,相邻轨端面形状是互为中心对称的。其中设置凸曲面目的是为了补偿因侧向磨耗而造成轨尖部刚度削弱,使接头曲线与轨侧面过渡圆周基本不变;同时邻轨凹、凸曲面及凹槽与凸台对应地相互接触配合,使邻轨刚度相互加强。并且由于相邻轨有四对接触面分布在空间不同方向,一方面严格限定了钢轨接头左右相对位置,另一方面又限定了竖直相对位置,同时消除了在竖直面内两轨在接头处的相对转动。从而消除或显著减轻接头处因上、下错头或左右错头或轨面折角而形成的接头冲击振动。由于设置过渡面,使相邻轨沿横向对应凸、凹曲面及凸台、凹槽间因磨耗产生的间隙得到补偿,而且由于凸台与凹槽,凸曲面与凹曲面都是有斜度的,因此在夹板夹紧力作用下,各配合面间始终紧贴在一起,使接头处不会出现上下错头及轨面折角现象,又因接头采用曲线端面,可以使相邻轨对轮对起连续承接作用,避免轮对在接头处产生承接中断。从而消除接头处的冲击现象。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接头由补偿磨耗型凸曲面1及凹曲面2,轨底凸台4及凹槽3,准无冲击型接头曲线5加强型轨腰6,螺栓孔7,凸曲面与轨底凹槽过渡面8,凹曲面与轨底凸台过渡面9,以及外凸式夹板槽10。其中凸曲面1与凹曲面间2的曲面形状相同,轨底凸台4斜面与凹槽3斜面斜度相同,过渡面9沿轨对称中心面向内凹进一定尺寸△,其作用是接头用夹板紧固后,用由于结合间磨耗,使结合面间产生松动,有此凹进尺寸后,则对应接合面在夹板夹紧力作用下仍能相互紧贴,自动补偿结合面间磨耗,使接头处不会出现高低错头与轨面折角现象。同样,使轨底凹槽的竖直面对轨纵向中心对称面横向向内凹进一部分尺寸△也是为此目的。当铺设钢轨时,凸曲面1与邻轨凹曲面2,轨底凸台4与邻轨的轨底凹槽3相互紧贴,限制了接头上下、左右相对位移,也限制了接头在纵垂面内相对转动,从而消除左右错头,上下错头及轨面折角现象。同时,相邻轨的接头曲线5是互为中心对称的,组装后相互交错重叠、使接头形成对轮对的连续承接作用,从而避免因承接中断而造成的轮轨冲击。
<实施例二>
接头端面形状与结构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但夹板槽10呈内凹式,以便在保证接头刚度前提下尽量简化接头结构。
<实施例三>
接头端面形状与结构完全与<实施例一>相同,夹板槽11采用嵌入式结构,起到抗弯刚度大和结构简单的效果。
<实施例四>
为在自动闭塞区段绝缘节上应用此技术,端面设计形状仍与<实施例一>相同。但使其凹曲面1,过渡面9及轨底凸台4沿横向相对于轨纵垂中心面向内凹进一定尺寸△,以便形成装配空间,安装绝缘材料。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钢轨接头,一方面有效地减缓接头处轮轨冲击现象,另一方面又可发使轨有伸缩余地,防止胀轨与断轨现象,因而既克服了现有有缝线路与无缝线路的缺点,又继承了其优点,因而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为实现本发明,可以用整体轧制,也可以采用局部铸造后与普通轨相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树春,未经张树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30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