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车体上部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94102698.1 | 申请日: | 1994-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25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9 |
| 发明(设计)人: | 末田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J17/00 | 分类号: | B62J17/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祖昌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体 上部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以机动摩托车和机动三轮车为主的车辆的车顶和防风玻璃等的车体上部结构。
以前,在车体上直立地设置支柱,并把车顶连接在支柱上加以支撑的结构是用与车体不成一体的拉条分别夹住车顶端缘部的上下面,做成三明治那样结构,有把下边的拉条与支柱成一体地加以支撑的例子,也有在支柱的上部设置与车顶不成一体的辅助框架的例子(如日本专利实公平3-63491号公报)。
另外,在以前的车辆中,为了支撑防风玻璃,如日本专利实公平3-51628号公报所记载那样,在防风玻璃的周缘部附近开设孔,让连接件或螺栓通过此孔,从而将防风玻璃支撑在车体上。
但是,用上述前者的车顶支撑结构会使零件数目增多、结构复杂,使成本增加,并增加零件管理和装配的工时,同时不能有效地抑制振动和噪声。
此外,沿车顶上面吹进的风会从车顶后端卷到车顶的下方,由这种引入的风吹动的雨水会顺风从车顶后侧浸入到车顶下方,从而淋湿乘员的脊背。
而如上述后者那样支撑防风玻璃的结构,在风防玻璃上开孔,并用螺栓贯通地加以支撑时,就会使应力集中在孔部,会在耐久性方面产生问题,也会成为振动和噪声的起因。
支柱支撑的车体上部的车顶后端做成向后边翻弹起的形状;而且,上述车顶的左右侧缘部由向上方弯曲的增强构件形成水溜子。
该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的技术方案,可以分别实现本申请的发明目的。
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引用的对比文件1是一种自行车的顶部支承结构,该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自行车的顶部支承结构不具有本申请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技术特征和前序部分的部分技术特征,特别是不具有权利要求1中的“在车顶的后部下面,突出设置大致呈圆筒状的支柱保持部”、“将被直立地设置在车体上的支柱上端部安装在该支柱保持部分里”和“通过弹性体夹在上述支柱保持部分和支柱上端部之间来保持支柱”这样的技术特征。自行车是低速行驶的车辆,而且不装载发动机,不存在抑制由发动机传递给车顶和防风玻璃的振动和噪音的问题,在对比文件1中也没有具体地记载任何有关抑制振动和噪音的方法,而且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自行车的顶部支承结构不适用于本申请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和机动三轮车那样高速行驶的车辆,因此不能实现本申请的发明目的。申请人认为:审查员女士在上述通知书中的“但是通过对比文件1的结构却明显可实现本申请中所述的一些目的,如:提供能够坚固的支撑及防震的车体上部结构”的说法是不具有说服力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不能从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内容来完成本发明,因此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具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要求。
图3是车顶的仰视立体图;
图4是表示车顶后部由支柱构成的支撑结构的分解断面图;
图5是表示支柱支撑车顶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6是沿图5的ⅩⅥ-ⅩⅥ线得到的断面图;
图7是车顶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车顶局部的侧面图;
图9是表示嵌条的断面图;
图10是表示把上述机动三轮车的盖卸下后的状态的前侧主要部分侧面图;
图11是表示把机动三轮车的盖卸下后的前侧主要部分的正面图;
图12是表示防风玻璃下端缘支撑结构的断面图;
图13是沿图12的Ⅷ-Ⅷ线得到的断面图;
图14是表示防风玻璃的侧部支撑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防风玻璃装配状态的断面图;
图16是沿图15的Ⅷ-Ⅷ线得到的断面图。
下面,说明图1至图16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施例的带车顶的机动三轮车1的整体侧面图。
棒状的操纵把2连接在能自由回转地支承在前管5上的前叉3的上部(参见图10),前叉3的下端通过支轴可转动地支承着前轮4,从而构成操纵系统。
图上没有表示的主管6从前管5向后方朝下倾斜地延伸,再进一步弯曲成水平,构成低底盘式的踏板部分7之后,又向后方立起(参见图10)。
在该主管6的立起部分上,通过连杆8能自由摇动地连接着整体悬挂式发动机9。
整体悬挂式发动机9是通过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把左右一对后轮10汇总成一体构成,它是通过装在它与向上立起的主管6之间的缓冲器11,相对于车体能上下自由摇动地支承着的。
在主管6立起部分的上方设有座位12,在其后边设置着后货箱,后货箱13的前面构成座位靠背14。
操纵把2的中央用操纵把盖15覆盖,在其下边的前侧用前盖16覆盖,后侧用内操纵盘17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26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