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晕动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4102558.6 | 申请日: | 1994-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37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岐;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洪岐;王玲 |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35/56;A61K35/58;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亚军 |
| 地址: | 073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晕动病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晕动病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的滴剂,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滴剂的制备方法。
晕动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见于乘车中所谓晕车反应,发病后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尤其是对部队完成作战与工作任务带来不良影响。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乘车、船、飞机的人越来越多,因而出现运动病的人也越多,患者在旅途生活中痛苦不堪,而且发病后休息数日才能复原。
晕动病是由一定时间和强度的振动、颠簸、旅转等加速运动,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强烈的神经冲动,导致全身肌肉紧张的反射性反应。此外,异常气味,噪声,空气闷热等对本病有一定影响,而身体素质,尤以前庭器官的过度敏感是易患本病的主要原因。
目前用于防治晕动病的中西药很多,且一般都以口服为主或采用其他疗法,如口服乘晕宁、乘海宁、贴脐疗法等,但效果均不太满意,有的还会产生嗜睡等副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安全且速效的用于防治晕动病的滴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选用了气味厚、药力猛的生药为原料药。采用耳道、鼻、口滴药的给药方法,使药物通过渗透、吸收和经络的传输,直接作用于头脑部感觉器官,使气血经脉畅通,局部抵抗力增强,内调了不良刺激对“心脑”的反应,从而避免了晕动病的发生。
制备本发明药物的原料组分重量配比如下:
白花蛇2-6克 全蝎15-24克 蜈 蚣4-12克
南 星8-16克 僵蚕15-25克 地 龙4-12克
天 麻15-25克 川芎15-25克 大 黄4-12克
龙 脑4-12克 樟脑4-12克 薄荷脑2-6克
白 芷15-25克。
制备本发明药物的优选原料药重量配比范围是:
白花蛇3-5克 全 蝎18-22克 蜈 蚣6-10克
南 星8-14克 僵 蚕18-22克 地 龙6-10克
天 麻18-22克 川 芎18-22克 大 黄6-10克
龙 脑6-10克 薄荷脑3-5克 樟 脑6-10克
白 芷18-22克。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原料配方是:
白花蛇4克 全蝎20克 蜈 蚣8克
南 星12克 僵蚕20克 地 龙8克
天 麻20克 川芎20克 大 黄8克
龙 脑8克 樟脑8克 薄荷脑4克
白 芷20克。
用上述原料药制备本发明药物的生产方法是:将上述原料药净选。除龙脑、樟脑、薄荷脑外,将其余按重量配比的药材粉碎成粗粉,置有盖容器内,加入浓度为40%-60%的乙醇600-1000ml,密闭放置48小时,投入渗滤筒中,以每分钟1-3ml的流速缓缓渗漉,并随时添加浓度为40%-60%的乙醇,保持液面高于药材2-5厘米,当渗滤液收集达到700-1200ml时,停止渗滤,于滤液中加入相应重量份的樟脑、龙脑、薄荷脑,加浓度为40-60%乙醇使滤液达800-1250ml,分装后即可得到防治晕动病的滴剂药物。
本发明是中药滴剂,具有给药途径方便、使用安全、疗效迅速、副作用小的优点。下表(一)是对该滴剂预防晕车的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洪岐;王玲,未经王洪岐;王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25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