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尘方法及其配套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4102171.8 | 申请日: | 1994-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6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15 |
| 发明(设计)人: | 黄锦扬;饶振鑫;王统寿;川村洋二;太见健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设计所;小野田水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01D46/32 | 分类号: | B01D46/32;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建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新捷 |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尘 方法 及其 配套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尘和预热的方法及其配套装置。
目前,在立波尔窑生产水泥的过程中,成球机成型的料球直接进入立波尔篦板,被高温气体急剧预热,料球中的水份快速蒸发;由于蒸发力的作用,球破裂得很多,因此导致窑灰的增加和通风的不均匀,引起操作上的不稳定,与此同时,必须采用电收尘装置、袋式收尘装置或旋风筒收尘装置对立波尔窑排出的含尘气体进行收尘。电收尘装置的收尘性能决定于含尘气体的温度条件,并且设备价格昂贵;袋式收尘装置对温度和湿度的收尘条件要求苛刻,所以必须避免立波尔窑操作的不稳定,旋风筒收尘装置对微细颗粒的收尘效率低,而且磨损大,使用寿命短。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尘方法及其配套装置,以便于更有效地收尘并预热收尘过滤材料。
本发明是借助应处理物质形成的移动层或固定层,使含尘高温气体通过此层物质,从而将该物质预热干燥,同时以该料层为过滤材料,对含尘气体进行收尘。对于水泥生产来说,用成球机成型的生产水泥用料球进入立波尔窑前,先在位于成球机和立波尔窑间的收尘装置中形成料球的移动或固定层,使窑排出的含尘气体通过该料球层,料球被预热、干燥,随后料球在窑内烧成时,由于料球经过预热干燥,所以能防止破球,上述料层还可以过滤含尘气体中的粉尘。
附图1为本发明配套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沿I—I线的横剖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沿II—II线的横剖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配套装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沿III—III线的侧剖示意图。
如附图1和附图2及附图3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配套装置因料球形成移动层的上部圆筒管1、从该上部圆筒管1的切方向导入含尘气体G1的上部导入管5、位于上部圆筒管1下方的上部倒圆锥台管2、借助下部导入管6从切线方向导入含尘气体G2的下部圆筒管3、下部倒圆锥台管4、位于上部圆筒管1的中心线上抽排出干净气体G3的排出管7、设置在该排出管7下端部的格笼8、提供料球的进料溜子9和设置在下部倒圆锥台管4下方的运走料球用的输送机10等部分构成。
如附图1所示,在为了实施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收尘方法的收尘装置中,生产水泥用的料球被投入进料溜子9,填充在上部圆筒管1、上部倒圆锥台管2、下部圆筒管3和下部倒圆锥台管4内,从而形成料球的移动层。为了使被使用的料球从下部倒圆锥台管4的下端借助输送机10定量地卸出,在收尘装置内形成的移动层以一定的速度在收尘装置内向下方移动。
水分、窑灰含量多且温度变动大的含尘气体G1借助上部圆筒管1从切线方向被导入,在该上部圆筒管1内产生旋流,并吹入料球移动层内;在该上部圆筒管1内,由于离心力而进行某种程度的收尘。在此被收尘的窑灰堆积在上部圆筒管1内的料球表面,并且,经过部分收尘的含尘气体向下通过上部圆筒管1内部和上部倒圆锥台管2内部。含尘气体下方通过上部圆筒管1,上部圆锥台管2内的由该过滤材料的料球形成的移动层时,被此过滤层充分过滤、收尘,变成干净的气体,通过设置在移动层内的排出管7的下端部的格笼8,借助排出管7向外界抽出。此外,干燥而窑灰含量多且温度变动小的含尘气体G2借助下部圆筒管3上的下部导入管6,沿切线方向被导入,在该下部圆筒管3内产生旋流,由于离心力而进行某种程度的收尘。在此被收尘的窑灰堆积在下部圆筒管3内的料球表面,并且,经过部分收尘的含尘气体向上通过以下部圆筒管3内填充的料球形成的移动层作为过滤材料的过滤层,流经上部倒圆锥台管2内部,被过滤层充分过滤、收尘,变成干净气体,通过设置在移动层内的排出管7下端部的格笼8,借助排出管7向外界抽出。含尘气体G2通过过滤层时,由于含尘气体G2干燥且高温,与过滤材料的料球进行热交换,因而能够进一步预热干燥过滤材料的料球。
从上部导入管5和下部导入管6被导入的含尘气体G1和含尘气体G2可以是相同的含尘气体,也可以是来自不同发生源的含尘气体。使用不同发生源的气体时,含尘气体G1最好是含水分、窑灰多而温度变化大的含尘气体,含尘气体G2最好是干燥、含窑灰多而温度变化大的含尘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设计所;小野田水泥株式会社,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设计所;小野田水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21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糖果包装袋片材
- 下一篇:锅炉、压力容器信号孔渗漏监视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