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视技术在火车上的应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4101986.1 | 申请日: | 1994-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26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超 |
主分类号: | B61D49/00 | 分类号: | B61D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视 技术 火车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到现有背景技术的摄像机、监示器(显像机)、录像机在火车上的、公开使用的新用途,属电学领域的视听技术类。
现有客运和货运的缺点如下;
1.列车员除在客车内工作时与旅客在一起外,还有很多时间是在列车员室内工作和休息,所以就不能随时和及时看到和听到客车室内的旅客等需要服务的情况了。
2.对客车内重点的人和物等、不能作到随时、及时、隐避地监视和监听。
3.如在客车内发生盗窃、特别是抢劫或罪犯逃跑等非常情况时、采取紧急措施难、跟踪难、追踪难、追捕难、现场取证难,往往失去了有力的好战机,破案时间长。
4.在货运方面;在火车驾驶室和守车内、都不能随时和及时地监视和监听封闭式货车的内部情况,不能随时和及时监视和监听敞蓬等车的被盗、被抢、非法登车、火灾、货物破损和失控等,特别是环境黑暗、又无照明条件、重点物或重点处等的监视和监听是更难或根本作不到的。
本发明的目的如下;
1.列车员在本列车员室内、能随时和及时看到和听到本客车内的旅客等情况,需要时、可以同时录像和录音。
2.在餐车、行李车、邮车等车内、能间接地看到和听到本车内的情况,需要时、可以同时录像和录音。
3.列车长和乘警等在总控室内、可随时和及时地看到和听到每一个客车、餐车、行李车、邮车等车的内部情况,需要时、可以同时录像和录音。
4.在火车驾驶室和守车内、能随时和及时地看到和听到封闭式货车内部情况和敞蓬等车的内外情况,需要时、可同时录像和录音。
本发明的技术措施如下;
实施例1.摄像机(附有话筒和音频放大器)、监视器(附有音频放大器、扬声器、耳机插孔)、录像机在客运方面的新用途;
在各个客车、餐车、行李车、邮车等车内部的车顶上等处、设四个或多个摄像机,摄像机的视频和音频电信号的输出供两处使用。
一处是供设在各个客车的列车员室和餐车等处的监视器和录像机工作,如附图1中的图1所示、图中文字的意义如下;
SX1-设在车内顶上的摄像机之一。
SX2-设在车内顶上的摄像机之二。
SX3-设在车内顶上的摄像机之三。
SXN-设在车内顶上等处的其它多个摄像机。
注;上诉全部摄像机都附有话筒和音频放大器,为了在环境黑暗时也能看清目标、都附有红外线发光管。
K1、K2、K3-单刀单掷的开关。
KN-与SXN其它多个摄像机配套的多个单刀单掷开关。
K4-附在监视器上的耳机插孔之单刀双掷开关,常闭。
JS1-监视器,内有音频放大器、扬声器、耳机插孔等。
LX1-录像机。 YS1-扬声器。EJ1-耳机。
工作原理如下;
如列车员想监视和监听设在本客车内某车顶处的摄像镜头和话筒所及范围的像和声时、合通K1后、把SX1的视频和声频的电信号输入到监视器JS1和录像机LX1、即可在监视器上看到图像、並由监视器内的(K4与YS1常闭)扬声器YS1发出已经放大了的伴音,如为减少火车行走等的噪声干扰或避免其它人听到时、可把耳机EJ1插到监视器JS1的插孔后、K4与YS1断、扬声器YS1停止发声,K4与EJ1通、即可由耳机听到伴音了,需要时、也可以同时录像(包括录伴音)。
同理、列车员在列车员室内根据需要、可任意分别接通K2、或K3、或KN、即可分别接通SX2、或SX3、或SXN中的某一个摄像机所及范围的图像和伴音了,需要时、也可以同时录像(包括伴音)。
显然、如果SXN需要监看和监听扩大到五处时、就相应需要五个摄像机和五个单刀单掷开关了,全部摄像机、监视器、录像机的电源由火车的电瓶和发电机供给。
设在各个客车和餐车等处的各个摄像机之视频和音频输出的第二个用处、是供列车长和乘警等所在的总控室之监视器和录像机,以达到能分别监看和监听每一个客车、餐车、行李车、邮车等所有设摄像机的地方,如附图1中的图2所示、图中文字的意义如下;
SX1、SX2、SX3、SXN-设在某一个客车内的摄像机。
SX4、SX5、SX6、SX·P-设在另一个客车或餐车等处的摄像机。
K5~K11-单刀单掷开关。
KP-与其它多台摄像机SXP配套的单刀单掷开关。
K12-监视器JS2所附耳机插孔之单刀双掷开关,K12与YS2常闭。 YS2-扬声器。EJ2-耳机。
LX2-录像机,包括录伴音。
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超,未经杨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19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