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炉冷却水检漏仪无效
申请号: | 93247830.1 | 申请日: | 199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86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7-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权;王绍文;王雄;蒋坚毅;任延宏;高汉章;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1M3/40 | 分类号: | G01M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冷却水 检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高炉软水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和工业水开路循环冷却系统泄漏的装置。
高炉冷却壁损坏漏水,如不能及时发现,将会导致炉缸冻结、炉衬、炉壁损环加快,大、中修提前与次数增加,缩短高炉寿命,甚至造成铁口、风口爆炸、炉体倒塌,环境中CO浓度增加,危及人身设备安全。所以,高炉冷却水的检漏十分重要。
现有的高炉冷却水检漏手段主要包括流量检测法(U.S.Patent 409179)、声学检测法(日本专利昭45-9647)、高炉气体中CO、H2浓度测定法(日本专利昭56-26683)。但是,这些方法操作复杂、准确率低、费用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检漏准确率高、成本低的高炉冷却水检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高炉冷却水检漏装置是通过测定冷却水电导率和温度的变化来实现上述目的的,该装置包括复合探头和信号处理器两部分。复合探头由不透水且绝缘的三通装配部件、直管、密封部件、金属套管、温度传感器、以及信号引出线组成。三通装配部件的一端与直管的一端相连,信号引出线穿过直管,直管另一端由密封部件密封,以防水渗入。三通装配部件内装有两个金属套管,第一金属套管与三通装配部件的其余两端同轴相连,第二金属套管位于直管和三通装配部件的相交区,这两个金属套管构成测定电导率的一对电极。温度传感器固定密封于第二金属套管内,四根信号引出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的一对电极和温度传感器相连,另一端从橡胶塞中引出后连至信号处理器。 信号处理器包括稳压电路、相敏检波电路、运放器、A/D转换器、显示部件和报警电路,能显示电导率值和温度值,当电导率发生脉冲式的变化时,报警电路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高炉冷却水检漏仪具有检漏、测温、测电导率的多种功能,检漏报警判断准确,测温和测电导率误差小,读数稳定。仪器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十分简单、价格低廉。
图1、2、3和4分别为复合探头结构示意图,信号处理器电路原理图、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检漏操作示意图、高炉工业水开路循环冷却系统的检漏操作示意图。
如图1所示,复合探头的外套由ABS塑料三通管4和直管6组成,三通管套在直管上,用粘接剂连接。直管6的上端用一个橡胶塞7A起密封作用,信号线8从橡胶塞中引出,用粘接剂将塑料管5粘在直管6的外面作为握把。三通管内装有两个金属套管,第一金属套管3与三通管的其余两端同轴相连;第二金属套管用橡胶塞7B固定于直管6内,其一端位于直管和三通管相交之处的管内,这两个金属套管构成测定电导率的一对电极,集成电路半导体温度传感器2固定密封于第二金属套管1内。四根信号线8的一端分别与上述的一端电极和传感器相连,另一端从橡胶塞7A中引出后连至信号处理器。
如图2所示,信号处理器电路原理为:A1及R、C组成文氏电桥振荡器,并有稳压、输出1000Hz正弦波的功能,A2为电压跟随器,使振荡器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为检漏和电导率测定提供一个低输出阻抗电的电压源。当复合探头的对电极D的电导发生变化时,运算放大器A3输出与电导值成正比的变化量。但被测体系并非纯电阻变化,还有容抗存在,为消除电极电容的影响,增设了A4和A5组成相敏检波电路,A4输出的直流电压经A/D变换后以数字显示出电导率值。当被测水体中有气泡经过时,电导率将有明显的变化,一个气泡产生一个脉冲信号,从A4取出的电导率信号经A6采样保护与下一时刻的信号进行比较,若有气泡存在时A7将输出电压值使报警灯闪烁指示报警,与此同时,表头上的电导率值也不稳定,数字跳动,并有下降的趋势。当温度传感器接受到温度的变化时,通过运放器A8及A/D变换后可直接显示出温度值,测温度和电导率时用开关K进行切换。
图3示出了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检漏操作方法。首先将冷却系统降压,然后将检漏阀9打开,将橡胶软接头10、探头11、排水弯头12连接好,用信号线8将探头与信号处理器13连接好,进行检测。
图4示出了高炉工业水开路循环冷却系统的检漏操作方法。将探头11插入排水口14的水流中,保证水充满探头,用信号线8将探头与信号处理器13连接好,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未经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78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