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后视镜的改进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93247283.4 | 申请日: | 1993-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93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安盛 |
| 主分类号: | B60R1/02 | 分类号: | B60R1/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后视镜 改进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尤其指一种汽车后视镜的改进结构。
众所周知,汽车后视镜均设置在汽车前座二铡接近窗户位置,其构造主要是由一外壳和位于外壳端部内侧的镜面组成,借助此镜面可使驾驶员了解并掌握汽车左右及后侧行车路况,特别是当汽车欲作左右转向时,驾驶员更应密切注视汽车二旁的车况。
面对车辆日益增多,交通愈加拥挤的今日,为了行车安全不但要自己小心注意,而且还须注意对方的来车,例如当自己开车左右转向操作的同时,很可能出现来车或跟车太近而迎面撞过来,从而酿成交通事故。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造成类似这种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由于汽车方向灯的设计,目前汽车上的方向灯,除了极少数大卡车的方向灯设计较大且突出容易辨识外,其它各种大小客车、轿车为配合整体流线造形设计,无不是将方向灯融合于前后车灯整体结构中,且仅占据极小空间,一旦夜间行车将大灯全开时,该方向灯的光线往往被大灯亮度所遮掩忽略,尤其是在夜间,由于驾驶员视线受到限制,稍有疏忽,极有可能注意不到前方汽车左右转向的意图。虽然每一辆汽车前方二侧均设有方向灯,但因其太小且平贴于汽车二侧,因此不能明显的引起驾驶员的注意,而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反而成为汽车的装饰品。根据专家对所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统计,汽车车祸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超速与行车途中转向时驾驶员疏忽所造成,另根据交通专家研究表明,对驾驶员而言,一辆汽车最能引起其注意的的部位乃是位于汽车驾驶座二侧的位置,也就是定位于每辆汽车前座二侧的后视镜位置。然而,对汽车后视镜的设计多着重于如何调整后视角度,确忽略了如何对来车驾驶员的警示作用,特别是在汽车转向之前,应该引起他车驾驶员的注意。虽然有人曾试用萤光或反光贴纸加贴在后视镜的前、后部位以提醒他车注意,但这种反光贴纸在他车车灯照射下会产生强烈的反光,反而会误以为是方向灯而无法判断其是否转向或真正转向,反而更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大大引起对方来车驾驶员的注意,从而可大大提高汽车转向时的安全性且不致影响汽车整体造形美观的汽车后视灯的改进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结合实施例予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二示意图。
它由外壳10和位于外壳10前端内侧的反光镜20以及导光罩30、闪光灯泡14组成。上述的外壳10背面凹设一窗口13,此窗口13内放置一闪光灯泡14,该闪光灯泡14可随汽车原有的方向灯的开启同步进行动作。在窗口13位于闪光灯泡14上方装有一导光罩30,该导光罩30上设有多个相距一定间隔的倾斜角为50°-75°的不完全透光的导引部32,在导引部32之间构成透光极佳的光流栅道33。
外壳10为塑胶一体成型的中空壳状体,其一端为枢接部11,用螺钉固定在汽车前座的二侧角端位置,其正面设有一凹部12,供装设反光镜20用。凹设窗口13位于外壳10的背面中部,该窗口13在本实施例中系一水平延伸的横向孔,以便投射最大范围的光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安盛,未经刘安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72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字打唛器
- 下一篇:一种导轨绘图机机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