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模具顶出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93247277.X | 申请日: | 1993-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895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14 |
| 发明(设计)人: | 林坤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坤旺 |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又新 |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太***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模具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形机械,尤其是该种机构中模具的附件。
在注塑成形的每一个循环中,塑料成品必须从模具型腔内取出,一般塑件成形后,是使其沾附在动模上,在机床开模后,利用由动模1、静模2、型腔4、模窝3及其上方的顶出孔8,顶杆7,顶出板6及板架5等组成,其中顶出板与板架固接成一体。开模后,通过一系列机械运动顶杆将塑件从上模上脱下,完成了顶出动作。原有的模具顶出机构不足之处在于对顶出机构的加工及安装要求极为严格,不仅要求顶杆与顶出孔有极严的同心度及极严的公差,且要求安装后不准顶杆与动模有合理的轴向偏摆,误差稍有超出,塑件顶出即出故障,甚至导致模具的损坏;另外,如需更换模具时,必须先将顶出板、板架等放松,才能将全部顶杆拆下,而且须重新确定顶出板上的顶杆孔位置,以适应更换后的模具顶出孔位置;拖长了更换时间,,提高了拆换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模具的顶出机构,它能使塑件顶出顺畅,并大幅度节省模具的更换时间,且能产生仅一种顶出装置可适用于多种模具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详述如下:见图2、3、4,图2、3是动模11在机台13的推动下已与静模12相合而形成型腔14后的状态图。在动模11上开有1-50个贯通的顶出孔15,这些孔的轴线方向与动模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在动模11与压板16之间安设着1-50个顶杆组件(其分解图见图4),其中每个顶杆组件又包括顶帽20,顶杆19、螺母194、垫圈193及压簧21等零件,安装时,第一步,将顶杆上螺母旋入顶杆上的螺纹192上,将螺纹与顶帽上阴螺纹201旋合,再用螺母将二者锁紧;第二步套入垫圈193及压簧21,将顶杆尾部191插入上述顶出孔中,第三步将压板插下,使其一侧平面与每个顶帽的半球状的凸部203相抵。该压板的另一侧被一个机床上的退模顶杆18抵住。压板16的一个边缘上焊有一个提杆17可以利用它将压板沿垂直于动模运动的方向滑动。当更换模具时,可将该压板向上提(见图2),以便快速地取出顶杆组件。为了机械工作的需要,在压板17和动模11之间放置了1-20复位受压弹簧B,顶帽20的头部做成凸半球状,可以协调顶杆的顶出运动,不致因精度不高而影响顶杆的正常工作。图5中角表示出顶杆的单向允许偏摆值。顶杆组件另一特点是顶杆可以轴向调整,以满足各种形状模具对它的轴向位置的要求,顶帽上加工出滚花202,以增加安装时顶帽与手掌的磨擦力。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带来下列积极效果:
1、安装、拆卸非常方便,只要将压板平移、拉出,即可使各顶杆脱离约束,极方便地将整套顶杆机构从动模的孔中取出,使更换新模具时间大为降低。
2、顶杆轴向位置可调,以适应不同模具及型腔的顶出操作需要。
3、由于压帽端部为半圆球状,即使零件加工精度不特别高,也可通过半圆球相对于压板的自我调整地协调动作,使顶杆在允许轴向偏摆情况下可靠地从动模孔中自由进出。这就带来加工成本的降低,且对模具、顶杆都起到了保护作用。
4、节省设备成本: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顶杆机构属于“模块式”安装,灵活机动,使用一套顶出机构能够与多种不同形式的动、静模、多种形式的型控相配用,起到以一当百的作用。更换模具、而顶出机构不变,故节省了设备成本。
下面结合图2到图6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已有技术的模具及其顶出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开模之前的立体组装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开模之前的平面组装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杆组件拆卸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开模后,退模顶杆驱动压板带动顶杆将塑件退出后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开模后,退模顶杆驱动压板带动顶杆将塑件A退出后的立体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坤旺,未经林坤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72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