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甩动式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新颖操纵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93245180.2 | 申请日: | 1993-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7104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培才 |
| 主分类号: | A63H27/20 | 分类号: | A63H27/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5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甩动 操纵 特技 模型 飞机 新颖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为航空模型运动中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一种操纵机构。
长期以来,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总是以引人入胜而又优美的飞行景象和奇妙的科学道理吸引着广大青少年,然而,由于开展这项运动需要昂贵的器材,难度较高的制作、飞行技巧和宽阔的飞行场地;尤其是它所必备的动力装置-专用的航模内燃机,以及它的工作噪音和废气污染等,更是决定了这项运动普及开展的艰难,几十年来令无数爱好者望尘莫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发明一种不使用内燃机而采用手甩为动力,短线操纵,运动员不需随飞机自转,小场地即可准确、稳定的控制模型完成特技飞行动作的新颖操纵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由模型飞机部分和操纵器部分组成。
如附图所示:下图模型飞机部分设有导线孔(1)和摇臂(2)。摇臂(2)两端的操纵线汇集在内翼端的一个导线孔(1)中穿出。这两根操纵线与上图的操纵器相联。
操纵器部分是由手柄(3)、手轮(4)、导线孔(5)、回中簧(6)、结线点(7)、(8)组成、其中。导线孔(5)设在手柄(3)的前端;手轮(4)在轮心处与手柄(3)的中部立轴相联,并使手轮(4)可以灵活转动。结线点(7)、(8)在手轮(4)同一直径线上,与轮心等距。回中簧(6)一端联接在手轮(4)的边缘,结线点(7)、(8)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另一端与手柄(3)后端相联。
模型飞机上的两根操纵线通过操纵器前端的导线孔(5)分别与手轮(4)上的结线点(7)、(8)相结。
其中:1-导线孔, 2-摇 臂, 3-手 柄,
4-手 轮, 5-导线孔, 6-回中簧、
7-结线点, 8-结线点
传统的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两条操纵线分别从内翼端的两个相距几十毫米的导线孔中引出。这样,两孔与摇臂之间构成了一个不稳定的四边形结构。本实用新型是把它改进为两根操纵共同从一个导线孔(1)中引出。这样,导线孔(1)与摇臂(2)之间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它的变化只受控于操纵器。
在操纵器部分,手轮(4)上的结线点(7)、(8)与导线孔(5)所构成的又是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按操纵飞行姿态它需要的相应变化只受控于运动员的意图。运动员手握手柄,姆指和食指转动手轮到所需角度,通过两根细尼龙线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姿态。这一改进又克服了传统的“把手”与内翼端两个导线孔与摇臂之间所构成的两个四边形的可变化、不稳定的缺点。
模型飞机上的三角形受控结构和操纵器上的三角形控制结构相互配合,可靠地消除了操纵过程中影响飞行质量的可变化因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简单可靠的回中簧(6)起自动回中作用。运动员放开手轮时,在弹簧拉力下手轮(4)自动回中,模型飞机即可保持稳定的平飞状态,减轻了运动员的紧张心理。
当运动员握住手柄高举过头甩动小飞机时,可以只朝一个方向,不用总是随着正在做圆周运动的飞机而做角速度很快的自转。无论手臂,手腕怎样姿式挥动,无论飞机在哪个方位,只要不松线,飞机总是准确无误的按人的意图,随心所欲地完成特技飞行。这是传统的“把手”式无法比拟的。
由于采用这一独特科学的操纵机构,才使得小场地、短线、甩动式线操纵特技飞行难题得到成功的解决,为航空模型活动开辟了新项目,为实现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游戏型、科学玩具型攻克了技术难点。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研制的甩动式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不存在象内燃机为动力模型那样,飞行中会产生强烈的发动机工作噪音也排除了废气对空气的污染。这在环境保护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实用新型已实际应用于甩动式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上和线操纵电动特技模型飞机上,取得满意的效果。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小快省”航空模型活动中甩动式线操特技项目而研究设计的。采用这种新型还可以生产制造科学玩具型模型飞机。
据反复样机实验:
模型飞机翼展不大于250毫米,飞行重量不大于15克,材料为轻质泡沫塑料。这样儿童以此为玩具,游戏时不具有危险伤害。
操纵器的手柄宽为20-24毫米,长为180-280毫米。再长些也可以,在手臂能灵活抡动操纵并能自如地转动手轮情况下,越长,甩动飞机的牵引力越大,做各种特技动作越灵活机动。
手轮直径40-46毫米。手轮的大小以及与手柄的相对位置,以儿童握住手柄,姆指、食指能方便、灵活地将手轮转动±70°为宜。
手柄与手轮的制作材料均为硬质塑料。
自动回中簧可用柔软的细钢丝拉簧,也可用细橡筋代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培才,未经王培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51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