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风循环式干燥机无效
| 申请号: | 93243536.X | 申请日: | 1993-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969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叶清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清水 |
| 主分类号: | F26B17/14 | 分类号: | F26B17/14;F26B3/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民华 |
| 地址: | 台湾省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风 循环 干燥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机,特别涉及一种热风循环式干燥机。
现有的一种热风循环式干燥机如图1所示,其中,加热器10直接插置于料桶11内部,并由一个分隔环板12分隔,设于料桶11顶端的吸排风叶马达13输送空气至料桶11中,经加热器10的加热而形成热风,热风在通过分隔环板12的通孔121进入料桶11后,便可加热料桶11中的原料,达到干燥的作用。同时,进入料桶11的热风因吸排风叶马达13的吸力而向上流动,并经料桶11顶端的阻绝隔板111排出,再次被加热器10加热而进入料桶11中,这样,料桶11中的原料在此循环热风的持续加热下,使其所含的水份都可随热风排出料桶11,以使原料干燥,并藉热风于料桶11中的不断循环,还可具有节能的效果。又因所产生的干燥热风并不排放于外界,因此能保持室温及空气品质,以获得良好的作业环境。现有的这种干燥机上市后,虽然具有上述功效,但仍存在一些缺点:其一是加热干燥不够均匀,这是由于所述干燥机在加热器10内加热时,分隔环板12上、下两端与加热器10的距离不同,导致通过分隔环板12的通孔121的热风温度的不同,靠近分隔环板12顶端的原料所受的热风的温度较高,较易使原料发生不当的结块,而靠近分隔环板12底端的原料所受的热风温度则较低,使加热不均匀。而在原料进行染色或添加其它化合物时,添加于料桶11中的颗粒物大部分被阻挡于阻绝隔板111之下,但有一些颗粒较微小的色料或化合物会通过阻绝隔板111,经热风输送而留置于吸排风叶马达13的内部,而造成吸排风叶马达13需要拆卸清洗,所述的颗粒微小的色料或化合物甚至还会随热风的输送而沾附于加热器10上,加热器10加热时便产生黑烟,以使整个料桶11内的原料受到污染而报废。
概括地说,上述的热风循环式干燥机在构造上还存在下列缺点:
(1)干燥不均:因所述干燥机的分隔环板与加热器的距离不相同,使通过料桶中的原料的热风温度不同而容易产生加热干燥的不平均。
(2)物料有被污染的可能:当于料桶中加入色料或其它化合物时,其中颗粒较小的色料或化合物可能通过阻绝隔板而沾附于加热器的表面上,使加热器于加热时,沾附于加热器上的色料或化合物直接受热燃烧而产生黑烟,进而造成料桶中的原料受到黑烟污染而报废,导致原料的浪费。
(3)不易清除料桶内的杂物:当物料掺杂有其它杂质时,杂质就被阻绝隔板阻隔而沾附其上时,日久便会阻塞通路,因此需定期清除,但因阻绝隔板是位于料桶的顶面内侧,在进行清除作业时,必须拆下料桶的顶面,方能清除阻绝隔板上杂物,而在拆下料桶的顶面时,又必需注意设在其上的吸排风叶马达及其连结的管路不受损环,因此相当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阻绝杂物又可加热均匀的热风循环式干燥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风循环式干燥机,包括供储放物料的料槽,与料槽连通的输风回路,设于输风回路中的吸排风叶马达,以及装设于输风回路中并位于吸排风叶马达的排风路径上的加热器;其特点是,输风回路中还设有一个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位置是在吸排风叶马达的吸入口前方。
输风回路包括输入管与回风管,输入管的出口端是连设于料桶的近底部处,其入口端是与吸排风叶马达的排风管连通;回风管一端连设于料桶的顶端,其另一端连设于过滤箱,所述的加热器装设于输入管上。
过滤箱包括沉淀室与过滤室,回风管的出口端与沉淀室连通,吸排风叶马达固设于沉淀室的顶面外侧,位于过滤室的一侧,所述沉淀室与过滤室连通,所述过滤室的内部填塞有过滤物,于过滤物的一侧面固设有细网目的滤网,吸排风叶马达的吸入口触接于所述滤网的另一侧面。
于过滤箱的一侧端枢设有可启闭的箱门,所述箱门同时启闭过滤室与沉淀室的同一端面,于箱门封闭过滤室及沉淀室时,箱门内面与此两室间均保持有间隙,过滤室与沉淀室利用此一间隙而连通,在箱门的内面还贴设有过滤片,当箱门盖合后,所述过滤片将前述间隙填实。
输风回路的输入管的一端穿入过滤箱的沉淀室中,而与吸排风叶马达的排风管接通。
下面通过一最佳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目的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热风循环式干燥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便的部份立视图;
图4是图3沿Ⅳ-Ⅳ线所视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清水,未经叶清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35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