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粮食干燥成套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93242622.0 | 申请日: | 1993-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101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昌;刘德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6B17/00 | 分类号: | F26B17/00;A23B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忆严 |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粮食 干燥 成套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粮食干燥成套设备,属于F26B类。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的粮食干燥设备只有一个烘干塔,有些尽管有两个烘干塔,但只有一个高位提升机,湿粮由一个高位提升机同时喂入两塔,并同时由两塔排出,这种结构一次性降水幅度小,热效率及生产率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热效率高、一次性降水幅度大,对高水分粮食经过一次烘干即可达到商品粮入库标准的粮食干燥成套设备。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两个烘干塔、两个高位提升机、一个低位提升机、初清筛、旋轮式清选机及冷、热风系统等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湿粮喂入初清筛后,由第一高位提升机送入第一烘干塔,进行第一阶段烘干后,再由第二高位提升机送入第二烘干塔内进行第二阶段的烘干,两烘干塔通过中间的热风室联为一体,热风经热风系统从两烘干塔中部送入,经两烘干塔的角状盒与粮食进行湿热交换,潮气由两烘干塔的外侧排出,为使热能得到更充分、合理的使用,角状盒在第一烘干塔内排列较密,而在第二烘干塔内排列较疏,冷却段设在第二烘干塔的下部,经两阶段烘干后的粮食在第二烘干塔的下部冷却后,经低位提升机送入旋轮式清选机进行一步清选、冷却,即可达到商品粮入库标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1.粮食经两阶段烘干后,其一次性降水幅度是一般机型的两倍,可达15%;2.角状盒在第一烘干塔内排列较密,而在第二烘干塔内排列较疏,符合粮食烘干的最佳工艺,使热能得以充分、合理的应用;3.冷却段设在第二烘干塔的下部,使经两阶段烘干后的粮食得到及时冷却;4.热风室设在两烘干塔的中部,具有热效率高特点;5.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造价低等优点。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粮食干燥成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烘干塔内角状盒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初清筛(1),两个烘干塔(3)、(5),两个高位升降机(2)、(4),一个低位升降机(6),以及热风系统(10)、冷风系统(9)和旋轮式清选机(7)等。湿粮经初清筛(1)初步清选后,便由第一高位提升机(2)送入第一烘干塔(3),进行第一阶段烘干之后,便由第二高位提升机(4)送入第二烘干塔(5),热风从两烘干塔中部送入,经两烘干塔侧面孔板(11)、(8)进入角状盒(13),与粮食进行湿热交换,潮气由两烘干塔的外侧排出,角状盒(13)在第一烘干塔(3)内排列较密,在第二烘干塔(5)内排列较疏,冷却段设在第二烘干塔(5)的下部,使烘干后的粮食得到了及时冷却,并由低位提升机(6)送入旋轮式清选机(7)进行进一步清选、冷却,即可达到商品粮的入库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未经北京农业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2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