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户接口铃流截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3242105.9 | 申请日: | 1993-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0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16 |
| 发明(设计)人: | 胡忠谞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忠谞 |
| 主分类号: | H04M1/26 | 分类号: | H04M1/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54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 接口 截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话通信领域,特别是程控自动交换机及按键系统与用户线路接口铃流截断装置。
用户接口铃流截断装置通常是用户接口的重要功能。即电话摘机时,铃流应及时自动截断。若无此功能,便只能由自动交换机控制软件在振铃间歇期进行判断。若电话在振铃过程中发生摘机,此时由于用户环路中有很大的交流铃流,使计算机难以准确判断是否已摘机,只能等待振铃间歇来到才能进行准确判断,然后再中断铃流。因此,若在振铃过程中摘机,铃流会给使用者带来刺耳的铃流杂音,并易使电话机损坏。目前在空分交换机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加拿大米特尔公司生产的MH88500及该公司新推出的MH88612均无此重要功能。此外,现有所有较简单的单片用户接口电路其输入、输出阻抗通常为纯电阻,一般没有复数阻抗特性,不能有效地对远距离用户环路带来的复数型线路阻抗进行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现有MH88500及MH88612改进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厚膜元件制造一个能使电话在振铃摘机时铃流自动被截断的用户接口铃流截断装置,并可使用户接口输入、输出阻抗按要求变为复数阻抗。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户接口铃流截断装置及端口复阻抗网络的电路原理图。其中RT所代表的虚线框部分为铃流截断电路。Z2、Z3为端口复阻抗网络。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空分交换机用户接口电路中的方框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时分交换机用户接口电路中的方框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空分交换机用户接口电路中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空分交换机用户接口电路中的电路原理图。
用户接口铃流截断装置,包括环流及铃流馈电电路1,双向话音电路2(或2/4线转换 电路2),环路检测电路3,铃流驱动电路4及恒流电路5。其特征在于:在环流及铃流馈电电路1、铃流驱动电路4及恒流电路5之间增加一个用户接口铃流截断装置6。其构成包括光电耦合器PI,二极管D,电容C3及电阻R8、R80。实用电路如图1所示。光电耦合器PI内发光二极管正端与二极管D负端的连接点构成铃流截断电路RT的第1端并与R3、电容C的正端在RF端子上的连接点相连,PI内发光二极管负端与二极管D正端的连接点构成RT的第2端并与三极管Q5集电极相连。PI内三极管的基极串接C3与地连接,发射极与-5伏连接,集电极串接R30构成RT的第3端并与Q3基极同R26的连接点相连,此集电极与R30的连接点串接R8连接到地。
光电耦合器PI中的发光二极管正向串接在Q5集电极的恒流通路中,可将环路电流状态耦合到PI内接收三极管上,由此三极管的集电极经过R30传递至铃流驱动三极管Q3的基极。当话机振铃时用户环路除直流电压外,还有较大幅度的交流铃流电压(通常为20Hz,90伏)。由于电容C的旁路滤波作用,振铃时只有极小交流分量流过Q5及PI内的发光二极管,C3又将PI内三极管感受的微小交流分量进一步滤除。因此,PI内三极管集电极输出的直流电平可准确反映用户环路的直流状态。挂机时,用户环路内无直流电流,PI中的三极管为截止状态,其集电极输出的电平为零伏。此时Q3基极完全由来自RC的铃流控制信号决定是否振铃。当RC为+5伏时,Q3导通,即为振铃状态。用户摘机时,环路内存在一定的直流电流分量,使PI内三极管导通。该管集电极输出约-4.3伏电压并通过R30加在Q3基极上。由于R30小于R26,此时Q3将处于截止状态,使铃流立即被截断,从而达到自动截断铃流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忠谞,未经胡忠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21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