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湿度传感器无效
| 申请号: | 93241067.7 | 申请日: | 1993-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250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韩俊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奇材料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7/06 | 分类号: | G01N2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旭荣 |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湿度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度测量与控制用的电子陶瓷湿度传感器。
近年来,人们利用金属氧化物陶瓷的电阻对气氛中水蒸汽含量敏感的原理,研制成了各种陶瓷湿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主要由外壳、金属纱网、湿敏元件、一对电极、后盖构成。通常是把所得的陶瓷片(湿敏元件)在两面或者在同一面,用氧化钌浆或银浆,在规定部位上印刷并烧成一对电极,加上引线(通常采用焊锡焊接的方式),封入带有金属网罩窗口的传感器金属外壳内,做成一个湿度传感器,由于此种引出线方式需使用焊锡,使得这种湿度传感器不便于高温测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陶瓷湿度传感器,它具有较好的高温测湿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传感器是由铝外壳、金属纱网、湿敏元件、电极、后盖和铜电极构成,电极采用螺栓电极,湿敏元件中央有一圆孔,一个螺栓穿过该孔与湿敏元件的一个电极相连,并拧上螺母固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螺栓电极结构,避免了引出线用焊锡的焊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增强了湿度传感器的性能,扩大了使用范围,尤其适合于高温工况下的湿度测量和控制。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陶瓷湿度传感器的结构图。
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该传感器包括铝外壳(1)、金属纱网(2)、中间有孔的湿敏元件(3)、螺栓电极(4)、后盖(5)、螺母(6)和铜电极(7)。
在陶瓷片的一面用银浆印刷齿轮型电极,并在其中央钻一个φ1~φ2mm的小孔,用螺栓穿过其中并拧上螺母,使之与中央电极保持电接触,而另一周边电极则通过与铜垫片接触与金属外壳电学相连。将以上湿敏元件封装在带有金属纱网窗口的铝壳内,就做成为湿度传感器。其结构紧凑,并适用于高温测湿场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奇材料研究所,未经北京新奇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10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瓶水容积自动测量装置
- 下一篇:轮车传动结构改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