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短振幅珩磨机无效
| 申请号: | 93237572.3 | 申请日: | 1993-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94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5-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平;王利国;吴文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利平 |
| 主分类号: | B24B33/00 | 分类号: | B24B33/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姚姣阳,王玉霞 |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察哈***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振幅 珩磨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对圆柱工件表面进行光整和圆整加工的磨削设备。
精密机械中半圆柱面配合的零件表面一般要求具有很高的光洁度和圆度,目前,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气动短振幅珩磨机等。而气动短振幅珩磨机,为了得到稳定的气动动力源,要配置宠大的空气压缩机站,其费用昂贵且能耗过大,一般企业很难接受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高光洁度,高圆度、高磨削效率,成本低廉的机械传动式短辐珩磨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电机的输出轴与凸轮轴通过左右双旋弹簧联轴器联接,凸轮轴上装有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无间隙凸轮机构通过T型构架与凸面滚动导轨副固接,工作部与凸轮轴平行并穿过T型构架的上端,其一端与工件接触,另一端与动态传力元件一端相固接,动态传力元件的另一端与弹簧一端联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框架联接。
本实用新型是将电机的转动转换成工作部分的振动,并形成一定的压力,使工作部的油面对被加工件外圆表面实现短振幅珩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传动机构中全部动作均实现滚动摩擦,如凸轮运转中,实现无刚性冲击的滚动摩擦,提高了传动效率,消除了换向冲击振动形成的噪音,保持了凸轮曲线的精度与寿命。电机与凸轮之间的左右双旋弹簧联轴节,起到了既减小启动与制动时的刚性冲击,又减小了启动与制动后的柔性冲击作用,且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制造容易,装夹在普通车床的刀架上,即可使用,在相同的技术性能指标时,价格与气动短幅珩磨机相比极其低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C-C剖面图
图3为图1的D向视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接触电源后,电机1通过在左右双旋弹簧联轴器2带动凸轮轴3转动,左右双旋弹簧联轴器由多股左旋弹簧与多股右旋弹簧组合而成,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在凸轮轴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的联轴器前后端相固接,在工作中,该联轴器2可消除起动,在停止及运转中周转速,力矩变化而形成的刚性冲击,并对因此而形成的柔性冲击起到迅速衰减作用,从而对电机和工作端均起到保护作用。
凸轮轴3转动带动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4运动,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是在T型构架的下部凸轮与构架间增加一滚动轴承,其与T型构架下部内表面间无间隙。由于在凸轮与传感之间增加了滚动轴承12,它消除了间隙与切换刚性冲击,变滑动磨擦为滚动磨擦,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4运动,使凸面滚动导轨副6运动,凸面滚动导轨副为在T型构架的上端上表面有一凸块,在凸块的上方有一与凸块相吻合的滚动导轨,动导轨固定在框架上,在凸块与滚动导轨间凸块的左右两侧表上设有与其运动方向相一致的滚针,在T型构架的上端下表面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的两侧平行设有两条与其运动方向相一致的平面滚动导轨。凸面滚动导轨副的凸块可为V型、矩型。适应了高频换向高速运动,速度变化幅度大的运动的需要,工作部7在凸面滚动导轨副6上定向振动,动态传力元件为两个相应前后端座间装配有滚动元件,使两个端座间可相对滚动。弹簧9形成的工作压力经动态传动元件施加到工作部7的油面上,在效地解决了定向恒力向动态器件上的传递问题,从而实现短振幅珩磨加工。工作压力的大小,可在弹簧9工作压力范围内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利平,未经王利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75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芜草或作物的拔除工具
- 下一篇:用于压折曲线形边缘的剪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