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运行水处理净化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3236789.5 | 申请日: | 1993-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6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本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本度 |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 代理公司: | 江苏工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焕元 | 
| 地址: |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运行 水处理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中水处理环保机械。
目前,净水处理装置,最为普遍使用的是《一体化净化器》,由船舶总公司第九设计院与上海同济大学共同设计,该装置主要通过聚凝——沉淀——气浮——过滤等工序完成。由于该装置缺少必要的零件,因此聚凝较慢;由于该装置缺少理想的排污装置,致使沉淀污泥需停机才能排除,费工费时,不能连续运行,因此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凝较快,排除沉淀污泥不需停机而能连续运行的水处理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源水泵加入聚凝剂的源水由进水管喷嘴喷入第一室聚凝室,在该室中增设螺旋导流装置,从而使水流急速旋转而上,加快聚凝。在泥仓中增设内胆,内胆的活性污泥由于喷嘴处的负压作用,同时进入聚凝室。这样,源水、聚凝剂和活性污泥就在第一室凝室和第二室反应室中进行充分地混合和反应,并形成矾花,加速气浮。在第二反应室出口处,澄清水和泥渣分离,小颗粒矾花和气浮物在上升过程中被斜板装置截流并沉淀下来,澄清水上升经过滤层区和过滤头到溢流槽后,出水则清澈透明。悬浮物低于4mg/l,超国家饮用水标准。由内胆溢出的污泥和泥仓中的污泥,由虹吸管通过负压作用升入虹吸斗,通过虹吸排管排入贮泥箱。形成连续运行的处理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聚凝室增设螺旋导向装置,从而使水流急速旋转上升,加速聚凝;同时在泥仓内增设内胆,确保活性泥在第一室和第二室的混合需要;因增设了虹吸装置,从而保证了排放污泥连续运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必须定时停机排除污泥的缺点。经处理后的水质超国家饮用水标准,悬浮物体低于4mg/l,明显地提高了性能和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续运行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和局部剖视图。
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由源水泵1、闸阀2,进入的源水加入聚凝剂,通过外壳经进水管喷嘴进入第一反应室聚凝室4。在该室中增设螺旋导流装置5,从而使水流急速旋转上升,加速聚凝。螺旋导流装置5为螺旋角25°~30°的三头数导流板组成,其上下之间总长为0.8~1.2m,焊接在聚凝室4的内壁上,下端紧贴水管喷嘴3。
在泥仓6中增设内胆7,内胆7其形状与泥仓相同,由三点均布的支撑19与泥仓侧面固接,它的上口与水管喷嘴3的喷嘴口成水平,它是泥仓6体积的1/4。内胆7的活性污泥由于喷嘴3的负压作用,同时进入聚凝室4,这样,源水,聚凝剂和活性污泥在第一反应室聚凝室和第二反应室8中进行充分地混合反应,并形成矾花,加速气浮。在第二反应室出口处,澄清水和泥渣分离,小颗粒矾花和气浮物在上升过程中被斜板装置9截流并沉淀下来至内胆7和泥仓6中,内胆7的污泥积满后就溢至泥仓6中。澄清水上升经过滤层10和过滤头11得到的清澈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经溢流槽12、清水管13引至清水池中。
沉积在泥仓6中的泥渣,达到一定高度后,则产生负压,使虹吸斜板自动打开,经虹吸管15虹吸斗14、虹吸排管16,排出至泥箱17中。待泥渣排出一定量后,由于负压减小,则虹吸斜板自动关闭。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使净水从不间断,从而达到连续工作。
虹吸装置的结构是这样的:虹吸斗14的底部垂直连通虹吸管15,虹吸管15下端由3支分管匀布弯向泥仓6近底部并连通,在它们连通处各分支管均设有虹吸斜板。虹吸斗14顶部连通虹吸排管16,虹吸排管16与地面的贮泥箱17连通。虹吸装置通过支撑板18与水处理装置外壳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本度,未经王本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67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米级机械微调镗刀盘
- 下一篇: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