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防盗报警锁无效
| 申请号: | 93236561.2 | 申请日: | 1993-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44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兴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5B71/00 | 分类号: | E05B7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师范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柯惟中 |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防盗 报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应用领域。
自行车是人们日常主要交通工具,我国的自行车拥有量当属世界之最,但自行车被盗现象非常令人忧虑,它不仅给车主带来损失,也对社会治安产生了很坏影响。盗车者所用手段一般是在现场撬锁后将车骑走,或者是将锁住的车搬离现场后再撬锁或将锁锯掉。因此,移动未开锁的车子和破坏车锁是盗车者必行的两个步骤。目前市售车锁均不能阻止有人将车搬走,大多数车锁也不具防撬功能。即使近期市售少数车锁具防撬功能,但却不具防盗报警功能。
本防盗报警锁的目的就是能在锁住车子后若有人移动车子或破坏车锁时能发出足以引人注意的提醒警报,惊走盗贼,并具有一定的抗冲击、破坏能力,保证自行车安全存放。
本报警锁电路由振动开关部分(K),控制触发部分(D)和声频报警部分(S)构成。当有人移动车子或破坏车锁时必然产生振动,则振动开关部分工作,干簧管产生吸合,带动控制触发部分工作,向声频报警部分供电,致使喇叭发声报警。下面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图2是振动开关的构造及工作机制示意图。振动开关(K)由磁铁(1),常开干簧管(2),底板(3)及悬吊于磁铁下的重锤(4)构成。在没有或仅有较轻振动时,由于重力作用,磁铁自然处于干簧管中间,干簧管不吸合。受到外来振动后,重锤摆动,并带动磁铁摆动,每摆一周期,干簧管吸合二次。即(K)开合二次。
图1是电子元件线路图。分为三部分:(K)是振动开关部分,(D)是控制触发部分,(S)是声频报警部分。其中联动开关K1、K2和双基极二极管T1、三极管T2、T3和单向可控硅D1组成控制触发部分,集成电路9561、三极管T4和防水喇叭YD组成声频报警部分。当电源开关K1闭合后,电路处于第一预警状态。此时由于(K)没工作,干簧管不产生吸放,控制触发部分(D)截止,声频报警部分(S)也不工作。当有人移动车子或破坏车锁和自行车的其它部件,则会产生振动使振动开关(K)工作,(K)以脉冲方式向电容C1充电,当(K)工作约10个周期后,即搬动自行车走十步左右时,C1的电压达到双基极二极管T1导通条件,使(D)部分导通,此时单向可控硅D1获得触发电压,向(S)部分供电,通过9561使喇叭发声,报警开始。振动开关(K)保持工作,则持续报警。若停止振动,振动开关(K)不工作后,由于电容C1,C2的放电,报警将继续工作约10秒,C1上的电压低到使D1失去触发条件时,D1截止,报警停止。若此时再次受到振动,则只要振动开关(K)工作一个周期,(S)部分将立即重新工作。电源电压为3伏时,第一预警状态电耗<4mA,报警工作电流>50mA,音频功率>75m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65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