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式方便米生产线的离散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3235925.6 | 申请日: | 1993-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086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有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有建 |
| 主分类号: | A23L1/182 | 分类号: | A23L1/182;A23P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3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方便 生产线 离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连续式方便米生产线的离散装置,主要用于对蒸煮后结构紧密的α米饭层进行离散作用。
众所周知,方便米也称α米,其原理是通过蒸煮等工艺将生米中的β型淀粉结构转化为α型结构,快速干燥后制得结构稳定的α米,食用时复水即可还原成米饭。
基于这一原理,国内外有多种生产工艺被采用,选择的设备也有很多种,其中一种较为先进已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连续式生产线,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加料装置1,蒸煮室2,干燥室5,张紧辊筒10,传动辊筒9及连续式网带6组成。淘洗过的生米由加料装置1排布在网带6上,经蒸煮,干燥,后成为α米,由干燥室5的末端排出,再经搓散、筛选、包装等工序加工后出厂。为了将蒸煮后结构紧密的α米饭层离散成松散结构,以利干燥等后序工序,在蒸煮室2与干燥室5之间设有离散装置4,其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它主要由转轴4a,4b及轴上固定的拨杆41a、41b组成,拨杆41a、41b的轴向排列如图3所示,呈梳齿状,当网带6前进时,其上紧密的α米饭层11a即被旋转的拨杆41a,41b离散成松散的α米饭层11b,增大了米粒之间的间隙,有利于水分蒸发干燥。
但该装置有个缺点,即由于拨杆41a,41b在转轴4a,4b的轴向上是梳齿状排列的,当网带6做匀速直线运动而转轴4a,4b旋转时,拨杆41a,41b在网带6上形成的轨迹是许多条平行于网带6运动方向的断续的直线段40,其离散效果就如同农业上用旋耕犁耕地一样,导致最终干燥产品多呈条块状,对后序工序极为不利。假如拨杆41a,41b轴向排列过密,则又会因离散作用过分而造成米粒破损,同样影响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离散装置,通过调节运动参数,使蒸煮后的α米饭层得到合适的离散效果。
本实用新型就是在前人基础之上经研究提出来的,它是采用一个固定有多个拨杆的平面运动的刚体来进行离散作用的,使拨杆在网带上形成的轨迹由与网带运动方向平行的断续直线轨迹而变成与网带运动方向相交的连续曲线轨迹而达到上述目的的。
由运动学原理知,对于做平面运动的刚体,其上任一点的轨迹都是相同的。因此,刚体上固定的所有拨杆的轨迹也是相同的,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网带来说,只要调节刚体的运动参数,以选择合适的运动轨迹,就可以使网带上的α米饭层得到合适的离散效果。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子的俯视图,图5为A-A断面示意图。图中刚体14为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其底部14b上开有多个出水孔30,并固定有多个拨杆18,刚体14的一端通过连杆19与铰座26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杆15与曲柄机构29相联接,当曲柄轴29a旋转时,连杆19摆动,而刚体14连同拨杆18即做平面运动,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网带6上,拨杆18形成许多互相平行的与网带6运动方向交叉的曲线轨迹31。对于一定的网带速度v,可以通过改变曲柄轴29a转速n及调节连杆19的长度a,或者调整偏心距e的大小,可以改变在网带上所形成的曲线轨迹的形状,从而使网带6上的α米饭层11a受到合适的离散作用,变成均匀分布松散的α米饭层11b,为干燥、搓散等后序工序创造有利条件。另外,在刚体14的内部14a可以通入液体如水,经出水孔30对α米饭层11a产生喷淋效果,有利于离散作用,并防止α米饭粒的回生。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子,当然,本新型也可采取其他机构,只要能使拨杆的轨迹与网带的运动方向相交的机构都可以。对于拨杆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也无特定要求,但最好是有一定的数量并按网带横向均匀分布,以便于运动参数的调整。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使拨杆在网带上的轨迹由平行于网带运动方向的断续直线变成相交于网带运动方向的连续曲线,并通过参数的调整可以改变这些曲线的形状,从而使蒸煮后的α米饭层能够得到最佳的离散效果,有利于后序工序的进行及产品质量的保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有建,未经杨有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59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