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灸疗器无效
| 申请号: | 93235414.9 | 申请日: | 1993-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20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17 |
| 发明(设计)人: | 肖凤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凤翔 |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柯 |
| 地址: | 330002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灸疗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治疗疾病的烧灼器具,尤其是一种多功能灸疗器。
使用艾条灸治疗疾病是我国中医传统治病方法之一,但至今一般都是由施治者以手持艾条或艾柱在有关穴位上进行操作,这样不仅给施治者的操作带来一定的麻烦和不便,还会因难以控制最佳距离而影响疗效,甚至造成皮肤的局部灼伤。中国专利CN2046365U公开了一种“艾灸定位架”,其结构特征为由顶管、弹簧片、支架、底座、防护网和底绊所组成。其顶管为园筒形并设有弹簧片,用来夹持艾条,顶管由支架固定在设有防护网的底座上。这种艾灸定位架对中医传统操作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由于它仅是起夹持作用而功能单一,而且在对应于燃烧的艾条头部位没有形成腔室,导致艾灸热量散失,影响艾灸效果,其操作也不太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便利,效率较高,且可满足艾灸治疗中不同操作手段需要的多功能灸疗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达到。将上下开口且中空的持艾筒体设计成上下小、中间大的鼓形,其下端设有3~6只矮脚,上开口内侧设有三根向下延伸的弹簧片。可选择性使用的隔灸盘底面中央开有许多筛孔,它可以卡槽、卡片或嵌接等方式与持艾体的矮脚活动连接。为获得更佳的效果,还可以:(1)将持艾体内侧下部设计成鼓形空腔;(2)在隔灸盘上部设置中间开有置药口的弓弧形挡板;(3)与持艾体上开口相对应地增设一带孔洞的补泻盖;(4)在持艾体腰部外表面设置一层如厚呢布、泡沫塑料或海绵等制成的软质隔热层。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半剖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见附图,并详细描述如下:在上下开口且中空呈鼓形的持艾体1下端设有四只矮脚2,上开口内侧设有三根向下延伸的弹簧片3,持艾体1内侧下部为鼓形空腔4,以便聚集艾灸的热量。与上开口相对应地设有一个带孔洞5的补泻盖6,并在持艾体1腰部外表面设置一层厚呢隔热层7,以避免烫手并起一定的保温作用。矮脚2的外侧面开有卡槽8,与其活动卡接的隔灸盘9由中央开有许多筛孔的底板10及其上部中间开有置药口的弓弧形挡板11和卡簧片12所构成,卡簧片12可卡入矮脚2的卡槽8中。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艾条或艾柱燃着的头部朝下插入上开口内的三根弹簧片3之中,调节其与矮脚2的距离后便可直接进行艾灸治疗操作。根据中医针灸学补泻盖原理,还可将补泻盖6盖于上开口之上进行“补灸”;也可揭开补泻盖6进行“泻灸”。当需要进行隔灸治疗时,可将隔灸药物放入隔灸盘9内,通过卡簧片12将它与持艾体1的矮脚2卡接起来,用带筛孔的底板10接触皮肤进行“隔灸”治疗操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合理、容易制造,操作使用便利、不烫手且艾灸效率较高,能够满足“补灸”、“泻灸”及“隔灸”等不同艾灸操作手段要求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凤翔,未经肖凤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54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