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骶丛止血钉无效
申请号: | 93235363.0 | 申请日: | 199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201898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8 |
发明(设计)人: | 皮执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新元 |
地址: | 41001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用的医疗止血器具,具体地说是人体下腹部、盆腔部位手术时引起骶丛出血而采用金属钉进行留置压迫止血的器具。
在实施外科常见的直肠癌根治术中(Miles手术),引起骶丛大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由于人体的骶丛部是来自多部位的血管汇合区域,再加上骶部的隐深和骨性结构,因此,直肠癌手术时引起骶丛区内出血比较常见,手术者对出血的预防和控制比较困难,止血的方法较少,效果不满意,常因术中或术后骶丛的大出血危急病人生命,使直肠癌根治术后高与难以控制的骶丛出血死亡率高并存。为控制骶丛的大出血,目前常用的止血技术和器材是:
1、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止血法。此种止血技术是通过提前阻断由髂内动脉向骶丛供血的分支达到止血,但不能阻断由其它部位的血管和侧支血管向骶丛部位的供血,止血效果差。
2、纱布填压止血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止血方法,止血方便,效果迅速,大量填压纱布时止血有效果,松弃时可能又呈出血状,不能留置止血,极易造成感染,术后护理困难,只能应急使用。
3、骨腊封压止血法。这种采用骨腊并利用腊的粘附作用,涂压在骶丛出血的骨创面上止血,并能起到留置止血的作用,减少骶丛出血,但骨腊是用涂压的方法粘附在出血的创面上,容易被出血的动脉口冲脱,再次引起出血,对骶丛止血存在着随时再出血的危险,因此也不是一种十分理想用于骶丛出血的止血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直肠癌根治术(Miles)时,为控制骶丛大出血而设计的一种医用止血钉,对骶丛区域内的手术实现既能留置止血,又能方便有效的控制出血,进一步提高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存活率。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一块不锈钢薄片,在薄钢片上按等边三点和中心点铸留4颗三棱刃直钉,按照图钉钉压固定物品的原理,利用三棱刃4点直钉的挤压固定作用,实现对骶丛骨面留置压迫止血。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附图3是实用新型主视图。
骶丛止血钉是选用不锈钢片和钢钉针相组合的止血钉,按照附图1所示的骶丛止血钉,它由钢钉头(1),钢钉(2)构成,钢钉头(1)是一块正方形的不锈钢钢片,钢片边长80-150mm,钢片厚10-20mm,钢片一面平整光滑,另一平面铸连不锈钢钢钉(2),钢钉(2)铸留在平面上为4颗,其中3颗钢钉相互等长,长度为30-50mm,钉杆直径0.8-12mm,钉尖部呈三棱刃锋利面,3颗钢钉呈等边三角形,分别铸连在钢钉头(1)的平面上,另1颗钢钉铸连在3颗钢钉所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中心点,中心点的钢钉钉杆长50-70mm,钉杆直径0.8-1mm,钉尖部呈三棱刃锋利面。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案是:在边长10mm、厚1mm的正方形不锈钢钢片上铸连(冲压)4颗钢钉,冲压时钉尖朝下,钉杆与钉头相连,其中3颗钢钉按待长、等边三角形铸连,另1颗钢钉铸连在三角形的中心点位,4颗钢钉尖制成三棱刃面,即形成骶丛止血钉。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是根据图钉钉压物品的原理,利用钢钉和钢钉头面的挤压作用对骶丛出血进行压迫止血。使用时将骶丛止血钉直接按压或敲打至骶丛出血的骨面而固定。
骶丛止血钉的优点是它克服了目前骶丛出血止血器具和技术的缺点,术后能够长期留置在人体骶丛内,止血效果迅速可靠,止血方法简易,操作简便,特别适应直肠癌根治术时对引起骶丛出血的止血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53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