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调温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无效
| 申请号: | 93234362.7 | 申请日: | 1993-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38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5-18 |
| 发明(设计)人: | 曾少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少光 |
| 主分类号: | F24J2/20 | 分类号: | F24J2/20 |
| 代理公司: | 珠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晓颖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调温 家用 太阳能热水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有电热辅助器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
过去,国内外也有少数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是采用集热板式的。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2504U公开的一种集热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其设计的集热器的集热换热回路是采用换热工质,集热器内部结构复杂,另外,集热器的冷水输入管设置在支架外面,输入集热器的冷水不保温,因此,其换热效率较低,并且造成机构庞大,结构粗糙,移动不方便,同时由于这个系统没有电热辅助部分,不可能在任何气候下使用,所以,其在国内的推广使用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集热器,设计一个结构合理、紧凑、体积小,自动调温家用太阳能热水器。
为了解决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系统由集热器、储水箱、支架、电热温控箱组成,集热器斜放在支架上面,储水箱放在集热器和支架的顶部,这样集热器既能让太阳照到它的面上,又能让储水箱中的冷水自动流入;储水箱侧面有自来水入口、热水出口,以及连接到自来水入口的浮球,浮球自动控制自来水流入;集热器内有集热板,其底面和四周是保温层,在集热器内还有冷水输入管,它设在保温层与集热板一侧边之间的通道内,冷水输入管入水端与储水箱底下的冷水输出口连接,另一端与集热板下连接管连接,这样冷水能流到集热板的下部,集热板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之间连接多路集热管,上连接管的输出端与储水箱底部的热水回流管连接,冷水在集热管内吸收太阳能的热量,自动沿着多路集热管流到上连接管,再通过储水箱的热水回流管流进储水箱的上部;储水箱的下部侧壁低于热水出口位置设有一个电热管及检温头安装插孔,电热管安装时其位置低于热水出水口位置;电热温控箱内的控制电路是由控制电热管的交流接触器C及控制交流接触器C动作的时间程控器SK、温控器TE并联组成,交流接触器的二个常开触点与电热管以及温控器TE的信号输入端与检温头分别电气联接。
上述自动调温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最好它的支架在热水回流储水箱侧支撑脚高于另一边冷水出口侧支撑脚;集热器内的冷水输入管与集热板下连接管之间弯管连接,集热板上连接管的输出端与储水箱的热水回流管之间弯管连接;另外储水箱里的检温头安装时其位置最好高于电热管90-100mm处。
本发明的优点是,太阳能利用效率高,平时水温可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可适合一家5-8人使用,任何时间、任何气候都可使用。另一优点是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可活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右侧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水箱右侧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水箱A-A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集热器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集热器B-B放大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控电路图。
图1、图2所示,整个太阳能热水器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集热器[1]、储水箱[2]、支架[3]、电热温控箱[4],另外还有两个楔盒[20]。
集热器斜放在支架上面,储水箱[2]放在集热器[1]和支架[3]的顶部,这样集热器既能让太阳照到它的面上,又能让储水箱中的冷水自动流进来,电热温控箱[4]安装在集热板的下面,在固定水箱处放有两个异形楔盒[20],使圆形储水箱与支架紧密连接。
储水箱如图4、图3所示,有自来水入口[5]、浮球[6]、弯管[7]、塑料软管[8]、热水回流管[9]、冷水出口端[10]、热水出口[11]、电热管和检温头安装插孔[12]。
自来水放满后,由浮球[6]自动关闭入水。浮球上开有一小孔,并焊有接管头,塑料软管[8]套在接头处,另一头引向上盖,用于排气保证浮球在热水中不会胀坏。在储水箱上盖中还有一个带弯管[7]的排气孔,便于蒸汽的排出又不至于进自来水。在储水箱的侧面下部开有一个电热管和检温头安装插孔[12],可安装电热管及检温头,电热管安装时其位置应低于热水出水口[11],保证储水箱内的水始终能淹没电热管,不会烧坏电热管;检温头放置最好距离电热管100mm处。
集热器如图5、图6所示,主要由内部的集热板[13]、保温层[14]、钢化玻璃[15]、冷水输入管[16]、下连接管[17]、上连接管[18]、集热管[19]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少光,未经曾少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43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