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渗析器端、共电极的电极框和配水管无效
| 申请号: | 93229334.4 | 申请日: | 1993-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641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彼德;李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彼德;李志远 |
| 主分类号: | B01D61/46 | 分类号: | B01D61/46;B01D61/50 |
| 代理公司: | 辽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尤巨勋 |
| 地址: | 134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渗析 电极 水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渗析器的部件,特别是端、共电极的电极框和配水管,是电渗析器上的必备专用部件。
电渗析器是采用膜分离方法除盐的水处理设备,最简单的基本结构是两个端电极夹着一个由许多隔板与膜的薄片交替叠放的膜堆,在端电极的外侧再用两块钢制夹紧板和数根螺栓将其总体锁紧;较复杂的电渗析器是在膜堆中间再插入几块共电极将膜分成几个。而电极体是电极的基本结构件,它包括向电渗析器供电的端、共电极材料、电极框和配水管,国内传统的电极框和配水管是采用硬聚乙烯板、管的加工件拼焊而成,不仅工艺复杂、繁琐、耗费人力物力大、成本高,而且其结构复杂、体积大、质脆、强度低易老化、使用寿命短、且水道曲折阻力大、更不适应高温电渗析的技术发展需要,基于上述原因有待进一步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耐高温、抗腐蚀、使用寿命长、成本低、整体性好、适于批量生产的电渗析器端、共电极的电极框和配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是由端电极框、配水管和共电极框组成,所述的端电极框包括框体,在框体的一面上沿轴向设有支撑条,两条之间为极水通道,在极水通道两端设有分别与极水进、出水管相通的极水孔,设于框体一端的奇、偶数配水孔分别与各自的配水管相通;所述的共电极框包括框体,在框体的底板上、下面上沿轴向与端电极框体相对应的设有支撑条,两者之间为极水通道,分别与极水进、出口水口相通的极水孔设于一侧极水通道的两端,在框体的一端与端电极框体上的奇、偶数配水孔相对应的开有配水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玻璃钢一次成型的工艺措施,改变了传统的散件拼焊时的结构形式,所以有结构简单、省掉了传统的钢制夹紧板、体积小、耐高温抗腐蚀、成本低、强度高、使用寿命长、降低水流阻力、整体性好适于批量生产等优点,同时实施容易,利于推广应用。
图1是端电极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端电极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共电极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共电极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描述,端电极框体6是由玻璃钢一次成型,在框体6的上面横向均布沿轴向设有若干个支撑条5,其两者之间为极水通道4,极水通道4的两端设有分别与极水进、出水管9、10相通的极水孔3,框体6的一端设有分别与配水管7、8相通的配水孔1(13、5、7)与2(2、4、6、8);共电极框体16也是用玻璃钢一次成型,在框体16的底板17的上、下面上沿轴向与端电极框体6相对应的设有支撑条15,两者之间为极水通道14,分别与极水进、出水口12、13相通的极水孔设于一侧极水通道14的两端,框体16的一端与端电极框体6上的奇、偶数配水孔1、2相对应的开有配水孔11。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与常规的使用方法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彼德;李志远,未经李彼德;李志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93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动自动感应式便池冲水器
- 下一篇:双人通用组合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