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井井下多功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28443.4 | 申请日: | 1993-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22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仲瑞;李福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河石油勘探局茨榆坨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34/06 | 分类号: | E21B34/06;E21B1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述学 |
地址: | 1102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井下 多功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油田抽油井的抽油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井下装置。
目前油田使用的抽油泵,其底部放置有固定阀,在活塞内放置有游动阀,由于这两个阀体在泵的中心处,因而在对油井进行测试、洗井、下热电缆以及修井等作业时,无法泄掉泵内油,污染环境,而且作业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油井井下多功能装置,对现有的抽油泵结构进行改进,对抽油井底能直接注入蒸汽进行热采,和直接进行同心管柱洗井、加药以及进行各种测试、下热电缆等工作,作业施工时能自动泄油,可防止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油管、中间连接器、连接有活塞的空心抽油杆、活塞和下接头,其改进的技术方案要点是:在中间连接器上组装固定阀和阀座,空心抽油杆上组装与阀座相配合的环形阀。
工作原理:在抽油井正常生产过程中,空心抽油泵浸没在井底的原油中,抽油机带动空心抽油杆及下端的活塞在泵筒内往复运动,当活塞向下运动时,固定阀开启,环形阀关闭,井底原油被吸入泵筒与空心抽油杆之间的环形腔内。当活塞向上运动时,固定阀关闭,环形阀开启,将环形腔内的原油从油管与空心抽油杆之间的空腔抽出,这样往复运动,原油不断被抽到地面。同时,可以通过空心抽油杆进行测试、洗井、注汽、下热电缆等施工作业。
进行修井作业时,先将空心抽油杆及活塞提出,然后将油管和泵筒从井内提出,由于泵筒底端没有阀类部件,只是一个通道,因而提油管时,油管内的原油能自动流出,起泄油作用。
向井内注汽进行热采时,将空心抽油杆及活塞提出泵筒,并悬挂于井口,这样可在油管内对油井直接注入蒸汽,加热地层及油井,注汽后将活塞及空心抽油杆下入泵内,进行抽油生产。这样可减少作业施工费用,不需要更换管柱,并避免了作业施工中的热量损失。
抽油井洗井或加药等施工时,可在空心抽油杆内直接注入洗井液和药液,在油管内返出。可减少洗井液的用量,增强洗井效果,提高洗井效率。
需要测取抽油井底资料时,可将测试仪器或压力计、电缆、钢丝等设施从空心抽油杆内直接下入井底,使测试工作更为方便。
需要对抽油井的管柱加热时,同样通过空心抽油杆直接下入热电缆,对杆柱及管柱加热,防止油井结蜡和降低原油粘度。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油管下端设置一个球阀,在空心抽油杆内设置一个游动阀,此装置改制为双作用抽油泵,从而可以增大抽油泵的排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直接对抽油井进行测试、洗井、加药、下热电缆及注入蒸汽等施工作业,方便施工,节省费用,能自动泄油,不污染工作环境,此外利用本实用新型可将现有的抽油泵改制为双作用抽油泵,实现增大抽油泵的排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利用本实用新型改制双作用抽油泵结构示意图。
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下:在中间连接器4的下端沿圆周均布组装固定阀7,固定阀7至少为两个,固定阀7为球阀;中间连接器4的内壁中部组装阀座6。空心抽油杆8上固接环形阀5,环形阀5与阀座6可构成封闭状态,空心抽油杆8提起时阀门打开,空心抽油杆8落下时阀门封闭;空心抽油杆8的下端连接活塞10。油管3和空心抽油杆8之间构成空腔1;泵筒9和空心抽油杆8之间构成空腔2。泵筒9的下端连接下接头11。
见图2,利用本实用新型改制双作用抽油泵结构如下:在泵筒下接头11上设置一个球阀13;在空心抽油杆8上设置一个游动阀12。当活塞10向上运动时,球阀13开启,游动阀12关闭,泵筒9上端的固定阀7关闭,环形阀5开启,井底的原油经球阀13被吸入泵筒9的内腔室中,同时将泵筒9与空心抽油杆8之间空腔2内的原油经环形阀5排出空腔1,顺油管3抽出。当活塞10向下运动时,球阀13关闭,游动阀12开启,泵筒9上端的固定阀7开启,环形阀5关闭,泵筒9腔室中的原油经游动阀12从井内排出,而井底的原油经泵筒上的固定阀7吸入泵筒9内的腔2中。这样往复运动,构成了抽油泵上下运动都工作抽油,便形成了双作用抽油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河石油勘探局茨榆坨采油厂,未经辽河石油勘探局茨榆坨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84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