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面热融压敏胶带涂布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3226153.1 | 申请日: | 1993-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26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17 |
| 发明(设计)人: | 俞以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以纯 |
| 主分类号: | B05C1/12 | 分类号: | B05C1/12;B05D7/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衷诚宣,朱莹书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热融压敏 胶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表面均匀涂布胶液体的装置,尤指一种双面热融压敏胶带涂布装置。
在包装工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双面胶带越来越受使用者的青眯,就单面胶带的制作来说,传统的单面胶带制造方法是首先将水性乳胶或溶剂性胶液体均匀地涂布在基底材料上,然后对涂有胶液体的基底材料加热烘干,在加热烘干过程中势必伴有有害易燃气体蒸发,造成环境污染并易发生火灾,同时还要大量的消耗能源。随之人们采用热融压敏胶作为涂布胶液体并采用了模头腔涂布装置,用此种涂布方法在涂布完热融压敏胶液体后无须烘干加热,之解决了前种涂布方法因加热烘干导致的有害气体的扩散和易发生火灾的现象,但生产双面胶带此种方法也仍须用单面涂布装置分别对单面进行涂布热融压敏胶液体,待胶液体冷却并沾固于基底材料上后,完成了单面胶带制造,再对另一未被涂布胶液体的基底面进行涂布胶液体并同时覆盖防粘纸,待胶液体冷却后,将之收卷,完成双面胶带的制作,由此看出用单面涂布装置制作双面胶带工艺复杂,操作过程重复,造成人力和能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涂布装置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双面热融压敏胶带涂布装置,使用该装置可同时依次在基底材料的双面进行涂布胶液体和覆盖防粘纸,完成双面胶带的制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在该装置中设置有二相同的由上顶面具有开口、下底面呈V型的胶体腔,下方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涂胶滚轮和固定不转的挡胶滚轮并且二滚轮不相切保持有一间隙的单面涂胶装置,还设置有一对复合滚轮,二个保加热保温槽,一个冷却槽以及四个定位轮。防粘纸经过导轮引导被一组单面涂布装置涂布胶液体并经过一加热保温槽保温与从释放轴释放出的基底材料由复合滚轮相贴合,使防粘纸上的胶液体涂在基底材料的内表面,然后经另一加热保温槽再由另一单面涂布装置对基底材料的外表面进行涂布胶液体,涂布后的基底材料和防粘纸经过冷却槽冷却,这样就完成了基底材料的双面涂布胶液体和防粘纸的覆盖过程,循环往复,最后由收卷轴将双面胶带收卷,制作完成。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热融压敏胶液体同时依次涂布在胶带纸的基底材料的双面并完成覆盖防粘纸,使得双面胶带的生产工艺简单,避免了操作过程的重复,提高了生产双面胶带的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现有模头腔涂布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平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模头腔涂布装置是一挖有弧型凹槽的密封胶体腔1、凹槽中架设有一圆柱体滚动棒2、胶体腔1的底部装有数根与腔体相通的胶管3,热融压敏胶液体通过打胶泵泵入胶体腔1,热融胶液体通过滚动棒2涂布在胶带的基底材料上。
如图2所示,双面热融压敏胶涂布装置含有二组结构相同的单面涂布装置20、50,一复合滚轮30,两个加热保温槽4、12,一个冷却槽7,二个压力滚轮6、11,两个定位滚轮2、10。单面涂布装置20,由一上方开口下方呈V型可放置胶液体的胶体腔23以及其V型两侧分别放置一个可转动的加热涂布滚轮21,一个固定不转的加热挡胶滚轮22所组成。涂胶滚轮21与挡止滚轮22不相切并有一间隙,涂布装置50和涂布装置20具有相同结构。对双面胶带的涂布过程如下:
双面胶带的基底材料14由释放轴1释放经由定位滚轮2至复合滚轮30,与此同时防粘纸13由释放轴9释放经过定位滚轮10,由单面涂布装置20的涂布滚轮21配合压力滚轮11进行涂布热融压敏胶液体,被涂布胶液体的防粘纸13经过一保温槽12与基底材料14在复合滚轮30的31与32相切处时同时被挤压贴合,使防粘纸上的胶液体转移在基底材料14的内表面,然后再经过另一加热保温槽4并由另一组单面涂布装置50的涂布滚轮51配合压力滚轮6对基底材料14的外表面进行涂布胶液体,经过内外表面涂布胶液体的基底材料14和防粘纸13共同经过冷却槽7冷却,即完成了基底材料14的双面涂布和防粘纸13的覆盖过程,最后由收卷轴8将双面胶带收卷,制作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以纯,未经俞以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61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