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砖机组的挤泥机无效
| 申请号: | 93225100.5 | 申请日: | 1993-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65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鹏雄 |
| 主分类号: | B28B3/22 | 分类号: | B28B3/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树俦 |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组 挤泥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砖机组挤泥机,尤其涉及非真空型制砖机组的挤泥机,用于制作空心砖坯,但也可制作标准砖坯。
制砖机组目前大致可分为真空型和非真空型两类,尤其在国外较多使用真空型,其造价高,消耗能量也大,这是由国外的具体条件和其采用的整个制砖工艺所决定的,但无论上述哪一种类型制砖机组的挤泥机都存在需进一步提高制品质量和降低能量消耗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能显著提高制品质量和降低能量消耗的制砖机组的挤泥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制砖机组挤泥机,包括卧式水平布置且依序连成一体的受料箱、封闭泥缸和压缩机头的挤泥机箱体以及从所述受料箱后端进入、延伸至封闭泥缸前端为止,其上具有螺旋状绞刀的悬臂支承的旋转主轴,位于所述封闭泥缸内的绞刀包含位于封闭泥缸前段,具有双螺旋形的绞刀和与此双螺旋形绞刀邻靠、具有单螺旋形的绞刀,其特征在于使具有单螺旋形绞刀的螺距按泥流方向逐段变大,此外,所述封闭泥缸内表面形状为圆柱形。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挤泥机的总体构造。
本实用新型挤泥机包括卧式水平布置,依序连成一体的受料箱1,封闭泥缸2和压缩机头3的挤泥机箱体,如该图所示,受料箱1位于后段,压缩机头3位于前段,此外,还包括从受料箱1后端进入,延伸至封闭泥缸前端为止,其上具有螺旋形绞刀8,9,10的悬臂支承的旋转主轴4,5为用于悬臂支承旋转主轴4的轴承装置,6为形成螺旋形绞刀的轮毂,8为位于受料箱1内的绞刀,9为位于封闭泥缸2内后段,具有单螺旋形的绞刀(简称单线绞刀),10为位于封闭泥缸2内前段、和单线绞刀9相邻靠的具有双螺旋形的绞刀(简称双线绞刀)。此外,使具有单螺旋形绞刀的螺距按泥流方向逐段变大。此外,封闭泥缸的内表面为圆柱形状。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整个挤泥机的螺旋绞刀大致可分成三段,即受料箱段,是敞开段,为了送料,封闭泥缸段,是封闭段,此封闭段进而又可分为输送段(单线螺纹)和挤压段(双线螺纹)。
为了提高挤出压力,对上述输送段绞刀,习惯采用使螺距沿泥流方向逐段变小的变螺距结构或等螺距结构,但实践证明采用这样结构的效果并不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使螺距沿泥流方向逐段变大结构属所谓疏松喂料的结构,能减少泥料分层流动现象,并能最大程度减少返泥。
实践证明,过饱喂料是使制品成型形成螺旋纹分层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泥料通过螺旋绞刀叶片,从受料到压缩机头再到机口(图中未表示)因过饱喂料而产生不均匀挤压,因泥料本身的粘性流动形成同心层,在螺旋绞刀旋转时力的作用下,它们在同一横断面内,以不同的线速度运动,在泥料层与层之间形成剪切平面,水和空气则汇集于剪切平面所形成的微孔隙中。
而疏松喂料结构即可以消除上述弊病,从而提高制品质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泥料通过螺旋叶片时呈疏松状态,避免产生泥料层与层的剪切平面,水和空气匀布于各段,当泥料前进至双螺旋叶片而受压时,因在压缩机头内形成的反压,更有利于将空气通过其后面的呈疏松状态的泥料层,经受料箱排出。这样就能促使和增加泥料内微料间相互接触机会,增加了泥料间的结合力,从而不仅有效 提高制品质量,且能显著降低整个挤泥机的能量消耗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此外,为了提高制品质量,还同时将压缩段的绞刀的轮毂制成圆筒形,且在此轮毂的前端形成锥形帽7,这样能不使机内有自由空间存在,能减少泥料脱离绞刀时存在的空心部分,从而可减少制品断裂,达到提高制品抗折强度和减少废品的效果。
此外,为了更有效均匀压实泥料,促使进入挤泥机压缩机头内泥流趋向一致,挤压段的双螺旋绞刀刀片以向前倾斜为好,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圆筒状封闭泥缸也有利于疏松喂料,提高制品质量。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封闭泥缸长度仅需约相当于螺旋绞刀的两个螺距以上的距离,从而避免采用较长的封闭泥缸,使结构紧凑,降低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鹏雄,未经陈鹏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51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