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棒材无损检测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3225004.1 | 申请日: | 1993-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558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22 |
| 发明(设计)人: | 徐缘;程履清;奚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无损检测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29/22 | 分类号: | G01N29/22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润周 |
| 地址: | 200437 上海市中山北***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棒材 无损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棒材无损检测装置,它属于金属探伤装置。
目前,对管棒材的缺陷进行无损检测,常用超声波探伤或涡流探伤。这两种探伤又常用探头环绕管棒材旋转和管棒材直线推进的方法或者用圆形探头(俗称穿过式探头),让管棒材从探头中间穿过进行探伤。探头旋转会产生一个圆心,圆形探头也有一个圆心,当管棒材穿过时,均要求从其中心通过,使两者保持同心,但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达到的。因此,在探伤时允许其稍有偏心,使其周向的灵敏度波动不大于3dB的国标要求。在管棒材出厂时,对其弯曲度均有要求,如冷拔钢管规定其弯曲度小于1.5毫米/米。由于,管棒材较长,一般在3-12米,特别是吊装、运输等原因,使管棒材的弯曲度增大。现有探伤的装置,对于弯曲度较大的管棒材进行探伤时,就无法达到上述探伤国标的要求,其后果会出现对缺陷大量漏检或大量误报。造成管棒材缺陷的漏检或误报,其主要原因在于现有探伤装置中导套的现有结构不合理,它不适宜用于较大弯曲度的管棒材的检测,因为导套装在探伤两端的圆孔上,两者组成一个使被检测物进出探头检测较长的通道,而导套起到保护探头和引导被检测物顺利通过探头的作用。当弯曲度较大的被检测物进入通道检测时,就容易产生如下的情况:(1)被检测物不易通过会被卡住,无法进行探伤;(2)为了进行探伤,必须放大导套内径,使被检测物能通过,其圆心与探头圆心之间就出现偏心过大的现象。偏心过大,则周向的灵敏度波动就会大于3dB,即超过国标的规定,因此,就出现对缺陷漏检或误报的情况。由于,现有进口探伤设备检测装置的导套与探头组成较长的等内径通道,其对被检测物的弯曲度有严格的要求。而我国生产管棒材的弯曲度较大,再加上吊装和运输等原因,其弯曲度就更大了,就无法在进口探伤机上进行检测。
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使弯曲度较大的管棒材在探伤时,使管棒材与探头之间保持有较好的同心,则必须缩短导套的小内径段的长度,并使小内径段的内径尽量接近管棒材的外径,两者间隙愈小,则偏心就越小,所测周面的灵敏度波动值就小于3dB,从而使其达到或小于有关探伤标准的规定。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管棒材无损检测装置,它由壳体、探头和导套所组成。导套的内径分大内径段和小内径段,小内径段的长度小于大内径段的长度,小内径段为等内径,两导套的小内径段分别设置在探头形成的圆心两侧,小内径段的内径小于探头的内径,而导套的小内径段和探头又组成了卡制段。大内径段为等内径或者为锥体形内径。导套可分为整体式或组合式:整体式导套的小内径段的内径与大内径段的等内径之间的连接,可制成锥体形;小内径段的内径与大内径段的锥体形内径之间的连接,可制一斜度或圆弧形。组合式导套:它由小内径段管和大内径段管组成,将两管排列组合成一体,将其套装在壳体内的固定位置上。在导套的外周上设置有橡皮弹性圈,并在检测装置的底部装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根据我国管棒材弯曲度较大的实情,对现有进口探伤设备检测装置的导套进行改进,使被检测物在通过探头时,两者的圆心尽量保持同心,减小偏心,使其周向灵敏度波动小于3dB,符合国标的规定。偏心的产生与通道的长度、截面及弯曲度的大小有关。如通道的长度为定值,为了能使被检测物通过,则导套的内径必须增大,其圆心与探头圆心的同心度相距就大,偏心亦大,周向灵敏度波动就较大;如被检测物的弯曲度为定值,若缩短通道的长度,就可减小导套内径,则被检测物通过探头时,两者圆心相距较小,偏心也小,所得周向灵敏度波动就小。因此,尽量缩短通道中小内径的长度,就能缩小导套中小内径段的内径,使被检测物与探头之间有较好同心度,使其检测灵敏度波动达到国标的规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其优点是:能对弯曲度较大的管棒材进行探伤,且对其缺陷不会出现漏检和误报,保证了检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从以下附图和实施例得到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顶视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中探头和导套的纵向剖视分解示意图。
图5是原有检测装置中探头和导套纵向剖视分解示意图。
图面编号:
1-壳体,2、4-导套,3-探头,5-橡皮弹性圈,A、a-探头宽,L-小内径段,L2、L-等内径段,L1-不等内径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无损检测中心,未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无损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5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